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诸天摆渡 > 第七十二章 兑换知县收入(第2页)

第七十二章 兑换知县收入(第2页)

武进县可以是一个富裕县。

他的亲朋好友都在祝贺他,说他可以大把捞钱了。

而周玉成走马上任之后,他算了一笔账,发现:

武进县每年的赋税收入大约25万两,其中19万两要上交户部,剩下的6万两归县衙支配。

6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但是,县衙每月光是开支就得要2000多两,再加上迎来送往的等开销,每年至少要7万多两。这账算下来,武进县衙每年竟有1万多两的赤字,按照规矩,这笔钱得由知县掏腰包补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千里当官只为财。

周知县是来发财的,又怎么可能会掏这一笔钱!

武进是江苏的一等县,在全国也是属于富裕的县,其统辖的地盘上有众多的店铺、赌坊、酒楼以及洋行,它们都要定期孝敬“规费”。

这个数字算起来大约有8万多两。

周玉成拿出1万多两去填补赤字,还剩下6万多两。

但这6万多两,并不能完全进周玉成的口袋,因为还有很多别的支出。

比如说,保官。

也就是上下打点,孝敬上司,还要拿出一部分来请师爷以及应付一些公共开支。

在同治八年,新任江苏巡抚刚到任,便下发文书,让各县拿出银子修补巡抚衙门,结果摊派到周玉成头上就有800多两。

可是,巡抚刚到半年便调任两广总督,随后又来了一个巡抚,新巡抚又以添置巡抚衙门家具为由,向各县摊派,周玉成为此又掏了2000两。

同治九年,江苏巡抚母亲过寿,周玉成品级虽然不高,但孝敬同样不能少,花了3000两银子。

同年,知府大人的少爷娶妻,周玉成再次破费,又花了1000多两。

有一次,知府宴请各县官员,请大家喝酒看戏,但份子钱却要大家出,周玉成不敢落后,出了300两。

这并不是全部的支出,还有逢年过节、黑白喜事这些事情,统统都要出份子钱。

这一年下来,开销实在不小,剩余下来的那6万多两银子,刚刚也就够数,甚至可能不足。

当然。

他要孝敬上官,下面的人也要孝敬他。

别看七品县令,这个破家的县令,也是有很多人要仰仗他的鼻息。

周玉成的下属,他们也得给周玉成送礼。

周玉成纳妾,过寿,这些人都要掏钱。

比如说,有次周玉成过生日,官场上的同僚、县衙里的师爷还有各班衙役,甚至是当地的士绅、经商的掌柜都要来给他送礼。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收礼的人不一定会记得送礼的人有谁,但一定会记得没有送礼的人有谁。

这是自古以来就传下来的游戏规则。

你不按这套规则走,那就是不合规矩,不合规矩就是不合群,不合群的结果,自然会有人取而代之。

老实说,像周玉成这样的官员怎么说也谈不上是个贪官(这才是最恐怖的一点,很多规矩都被默认是合理的,这个时代,官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当贪官的风险很小而当清官的风险很大,如果你不捞钱,没有银子孝敬上司,那么可想而知离卷铺盖走路已经不远了),大清有1500多个县,90%以上的都是这个套路。

一个知县主要的收入来源一是地方商界上交的“规费”,二是按照旧例向农民加征的“火耗”,三是下属给他送礼。

这些钱加在一起10万两应该是有的,可这些钱大部分又得花出去。

因为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

不过,即便如此,花到最后,知县一年手里留个一两万两白银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这个知县不要太过于奢侈。

马家十多万两白银的祖业就是这样积攒下来的。

……………………………………………………………………………………………………………………………………………

四目道人陈友那一百两黄金相比于马家十多万两白银的祖业,不值一提,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