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诡三国笔趣阁无弹窗最新章节 > 第3767章 口血未干而背之(第1页)

第3767章 口血未干而背之(第1页)

斐潜很早的时候,就考虑过,所谓天子,亦或是官府里面的官吏,经常口头上一套,行为上是另一套,表面上都是为国为民,但是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这种口头上和实际上不一致的根源,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斐潜一度以为,这是官僚的问题,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人心人性的问题,再后来又回过头来想,这其实是制度的问题。

人性,本身就容易贪婪,这是人生存本能所决定的,而约束本能的,一是法律,二是道德。

律法的变更,是缓慢的。

但是道德的观念,却是更新很快的,而且道德的崩坏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律法。

在华夏古代,维护道德标准的责任,原先是在儒家身上。

孔子云,何为君子?

然后他给出了答案,或者一个标准。

可是儒家并没有做好这个事情,而是很快就和权柄同流合污了。

东汉世家士族不仅仅是东汉一朝的产物,它是秦汉所开创的帝制,在其早期探索统治模式时,制度设计与社会现实相互碰撞、适应、异化后的一个历史结晶。它深刻地影响了此后数百年的华夏历史走向,直至隋唐创立科举制,才开始有些修正,但是对于儒家来说,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儒教本重人世,讲修齐治平。然于生死大事、鬼神之说,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又云敬鬼神而远之,存而不论。寻常之民,生有饥寒之迫,死有魂魄之畏也。如此,儒,既不能解其生计之困,又不能安其死后之忧。道,虽起于本土,然高士隐居炼丹,帝王求仙问道,于平民亦远矣。此时佛教东来,讲轮回,说报应,许以来世福报,恰填此空虚。此非佛道之高妙,实乃儒道之失职也!』

斐潜此言,顿时引得崔琰瞠目结舌。

这个问题么……

whocares?

对于东汉士族世家来说,百姓是百姓,万民是万民,这是两个不同的等级。

可是真让崔琰仔细想想斐潜所说的话,也开始觉得似乎是这么一个道理……

佛道后来都争不过儒,只能下沉市场,但是又不愿意过苦日子,于是各种道会门就出来了。

市场需求。

谁都贪生怕死。

这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就和贪婪一样,是刻在人类基因里面的东西,谁也无法避免,谁都需要面对,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分性别老少。

只不过,对于传授知识,开启民智方面来说,儒佛道都有做一些贡献,但是直至小辫子,都没能开启全体民智。

儒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并且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统一体。

儒家既不是纯粹的『人民福音』,也不是简单的『统治帮凶』,它既有理想主义的追求,也有现实主义的妥协。

它既为皇权提供了合法性外衣,也为批判皇权提供了道德依据。

它既维护等级秩序,又强调这个秩序中的强者负有更大的道德责任。

儒教,从孔子之时开始,就已经有些像是一场『豪赌』……

儒家赌的是,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从内部『驯化』权力巨大的君主,让他成为一个『圣王』。

这场赌局的结果是喜忧参半的……

它成功了。

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华夏古代政府的道德性格,催生了贤臣、清官和善政,使中华文明得以长期稳定延续。

同时,它也失败了。

它最终无法从制度上根本性地制约皇权,反而经常被皇权利用和腐蚀。当遇到昏君暴君时,它的制约手段,所谓天谴和规劝,常常显得特别苍白无力。

因此,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缺陷都源于此。它试图在专制主义的框架内解决专制主义的问题,这注定了其理论的深刻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它既是帝制的维护者,也是其批判者,其传承子弟也同样表现出其『灵活多变』的特性,双标的言行,也正是这种双重角色带来的必然特征。

崔琰思索了很久,方有些犹豫的说道:『故而……大将军立守山学宫,开青龙寺大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