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为广东都指挥使,左副将,徐安为福建都指挥使,右副将。
李远到后,立马召集福建部份军将议事。
福建西南边是广东,不需要防守,主要防守的方向是西面的江西,和东面的浙江。
西面的要点是邵武府,建宁府,汀州府,东面的要点是建宁府,和福宁州。
好在这些地方都有卫所驻守,有邵武卫,建宁二卫,汀州卫,福宁卫。
其中建宁府,即要防江西,又要防浙江,所以明廷以前就驻有两卫,一万多人,是福建第一大卫。
此时广东和福建交结处已经不需要兵马,因为李远抽调广东潮州卫进福建,和福建漳州卫两卫一起进驻汀州府附近的连城县,长汀县,这样汀州卫附近集合了福建广东三卫兵马,一万五千多人,用来防守江西赣州方向来的官军。
江西官军只有在赣州有个赣州卫,附近还有三个所,加起来兵力不到一万,实际上不可能来打福建,李远的意思,将来还要寻机主动出境打赣州方向,假打真拖延,逼迫明廷不敢征调江西兵马。
赣州在广东,福建,江西的三角地带,西南面是广东的南雄府,那边还有广东南雄所,一所的兵马在。
所以赣州方向的明军将领要不是脑子有水,肯定不会主动打过来,一定严防死守。
靖难的经验告诉李远,当时北平身后的山西都司坐拥数万官军,几年间就只敢出来打一次北平,半路上还逃回去了。
所以现在汉王起兵,大部份只会观望,除了明廷征调,很少有人敢主动出来打。
当然了,不排除朱棣派大将过来,征伐福建和广东,到时自有李远亲自去对付。
明廷当年也是在山海关派守了大将,打永平府的,想给朱棣压力。
至于浙江方向,有兴化卫,镇东卫北上支援福支卫,这样浙江方向也有三卫一万五千兵力。
另有福州卫、延卫平居中策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泉州卫、镇海卫则在海上截断明廷和安南的联系。
福建的兵马还是不少,另有两个卫,平海卫和永宁卫和好几个所,已经参与了安南之役,现在还留在安南没回。
原历史上朱棣对李远的评论是:“将军以轻骑八百,破敌数万,出奇应变,虽古名将不过也。”
称之为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评价是相当高的。
仅以能力而言,李远绝对在永乐诸将中能冠之第一。
可惜他不是朱棣心腹出生,后来北征蒙古,没当到主将,被丘福害死。
当时他苦谏丘福,丘福不听,以致和王忠等大将一起阵亡。
现在朱高煦知道他的能力,派他过来主持福建和广东的局面,李远来后立刻展现了他的能力。
广东和福建相连,两地兵马资源都可以互助,在打通梧州后,连朱高煦进入广西的兵马,都可以从水路来福建,这样几乎把三地联起一片,对将来直入江南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年靖难,朱棣还要考虑怎么找水师,运他的兵马去南京,朱高煦都不需要考虑的,安南,广东,福建三地沿海,他有大把的船和水师可以用。
安排好兵马的防守后,李远又道。
从现在开始,所有广东和福建的普通军士,每月多发五钱银,听起来比较少,但相当于涨了一小半的工资。
就说是汉王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