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肩扛大校军衔、气质干练的女军官已在等候。
陆院士,欢迎来到研究基地。我是基地副主任林雪,负责各位在此期间的研究协调工作。她的话语简洁有力,与郑将军一脉相承。
在一行八人前往生活区的路上,林雪细心为他介绍着基地概况以及注意事项:基地共分七层,各位的活动范围限定在第三、四层。”
“生活区在第三层,实验室在第四层。每天早晚各一次点名,未经许可不得跨层活动。
所有对外通讯必须经过审批,且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专用设备进行。这是为各位的安全着想。
几人皆是同意,表示没有问题。
林雪点头,接着介绍道:基地的硬件条件应该能满足各位的研究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有设备都具备双重用途,既可以进行民用基础研究,也能支撑国防项目。
林雪带着团队穿过一道气密门,进入装备区。
各位,这里是基地的核心研究区。她在一台流线型的银色设备前停下:这台是量子生物效应分析仪,能够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在量子态下的能量跃迁。郑将军特意批示,优先满足你们团队的使用需求。
她走向旁边一个充满液氮白雾的工作站:这台小型超算虽然达不到方舟的程度,但专门处理‘苔藓’计划的实验数据已经绰绰有余。”
它的生物信息处理速度是民用顶级设备的五十倍,而且完全物理隔离,符合保密要求。
来到一个布满光学元件的平台前,林雪示意大家注意:单分子实时成像系统。分辨率达到0。5埃,可以捕捉到氢键的实时形成与断裂。上个月我们刚用它破解了一种特殊蛋白的构象密码。
她最后停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培养箱前:别小看这个。它是极端环境模拟系统,可以在十分钟内模拟从赤道到极地的所有气候条件,包括辐射、磁场等三十七个参数。
你们要测试的苔藓计划传感器,将在这里经历最严苛的考验。
所有这些设备都经过特殊改造。林雪环视众人,它们的数据出口都加了物理锁,研究记录会自动加密上传到中央服务器。
希望各位理解,这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
第二天上午,首次项目协调会在基地第四层的保密会议室召开。
除了陆时羡团队和基地负责人,还有几位来自军方不同部门的技术专家远程接入。
郑建国坐在首位主持此次会议:陆院士,从现在开始,苔藓计划就正式进入工程化阶段。基地将为你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但也要提醒各位,这里每一项研究的成果都关乎国家安全。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在三个月内,完成生物传感系统的工程样机,并通过极端环境测试。”
而军方专家提出的技术指标在团队几人看来甚至已经达到严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