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可以把各地藩王和卫军完全剥离开来!这位新君,终于露出了獠牙!”
别人或许能想到一点,但绝对不会从这个角度想。而朱高炽,可以说从下私下里接受的就是帝王心术的教育,他比其他人看得更深,更加长远。
“淮北水灾要紧!”朱允熥又说了一句,看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在李景隆身上,“但,动用军仓事关重大。辛彦德一介文臣不敢擅专,他怕动了之后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所以,朝廷需要派个人,派个武臣。。。。”
话音刚落,李景隆起身道,“臣愿往!协同辛御史,开军仓放赈。”
他巴不得现在去淮安,京师之中眼看就是一场政治风暴,傻子才在京师之中呆着。这种风暴,别说是置身其中,就是看热闹都不能看,看一眼都容易被卷进去。
同时他也明白,其实皇帝是想让他去的。谁去不是去,随便兵部去个人都可以。之所以拿到台面上说,这是对他的一种保全。
“泗州本是臣乡梓之地,此次泗州受灾,臣也是心急如焚!臣不才,愿去淮安,为泗州为淮北百姓,尽微薄之力!”李景隆又道。
朱允熥看着他良久,“嗯,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你丫。。。。。。你丫对自己亲叔亲堂兄弟都没这么好!”
这边君臣一唱一和,朱高炽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道,“这是怕李景隆卷进来,特意给个差事调走了。若换做朱家人,他这皇帝巴不得越陷越深才好吧?”
“老爷子也好,这位皇上也罢,还真是。。。。。他李景隆姓李,可不姓朱。即便是念着曹国长公主还有驸马的恩情,还有李文忠的功绩,也早就给够了!偏偏这爷俩,愣是拿人家当成骨肉亲人!”
朱高炽心中默念,“心是歪的屁股也是歪的,自家人不信,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当成宝!”
这时,就听李景隆继续说道,“臣去淮安之后,凡是军粮过手,必明账目清数量反复测量记录于册。放出去多少,等户部补充的时候就补多少,绝不让出现一点亏空!”
“你不单要去淮安!”朱允熥目光看过来,李景隆心中忽然咯噔一下。
就听朱允熥继续说道,“整个淮西的军仓你都要巡视查验,等淮西水患告一段落逐渐平稳之后,沿途而上,巡视中原山东保定军仓,以及各地的卫所存粮屯田事宜!”
说着,朱允熥加重语气,“每隔三天,八百里加急给朕上折子,能做到吗?”
“臣等叩见皇上!”
“免了,赐座!”
朱允熥终于吃完了面前的早膳,摆摆手,让太监给李景隆和解缙搬来凳子。
可怜朱高炽,一碗肉粥刚凉,正想吃两口,旁边的太监伸出手直接把碗都夺了过去。他只能吧唧下嘴,舔舔嘴唇。
感情,他从坐这开始,除了最开始的烫嘴之外,就没吃过东西。
“辛彦德来了折子,淮北水灾。。。。。。”朱允熥正开口,忽然发现了李景隆的姿势很是别扭,像是一条腿不听使唤,开口道,“你腿怎么了?”
李景隆先揉揉膝盖,然后惶恐的起身,“皇上,臣见您近日为了淮北水灾之事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废寝忘食忧心忡忡,是以臣。。。。也有些心急如焚!”
说着,他声音带了几分凄苦,“毕竟臣老家是泗州人,泗州受灾。。。。可是臣乃愚钝无用之人。上不知报效皇上,下不知如何安抚百姓,只能干着急!”
“一想到皇上为泗州水灾每晚辗转反侧,臣更是忐忑难安心神沮丧。臣昨晚在家里一边走一边想着皇上的难处,一不小心踩空台阶,崴了脚!”
旁边的解缙,屁股悬在半空,迟迟不能坐下,看着滔滔不绝的李景隆已是傻了。
“你他妈。。。真他妈。。。。。太他妈。。。。”
堂堂大明朝第一才子,此刻除了他妈的两个字之外,根本找不出任何词来形容心中的震惊。
“还得是你啊!你李景隆真会掰扯啊,自己膝盖难受,愣是扯到了忧国忧民的原因上?你他妈幸亏难受的是膝盖,你要是腰子掉了,还不得说是累得?”
朱允熥看看李景隆,柔声道,“难得你有这片忧国忧民之心,坐吧!”
“谢皇上隆恩!”李景隆躬身道谢,然后搭着解缙的肩膀,龇牙咧嘴倒吸冷气的坐下。
且坐下之后,一条腿直直的伸出来,好似不会回弯,费腿一般。
“你是膝盖难受,不是残废?”解缙看着李景隆,心中腹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