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秦朝史事 > 第212章 多事之秋(第3页)

第212章 多事之秋(第3页)

";陛下,狄、杜、白三家已在暗中串联,拒不执行收回封地的政令。";密探向嬴渠梁禀报,";他们还打算接触王子们,寻求支持。";

嬴渠梁面色阴沉:";朕早就预料到会有抵抗。传令下去,若三日内不交出封地,以抗旨罪论处,流放千里!同时,调集御林军,准备强制执行。";

商鞅补充道:";臣已掌握狄家和杜家的大量贪腐证据,随时可以公布,以正视听。";

嬴渠梁点头:";先礼后兵。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仍不知悔改,就别怪朕不讲情面了!";

与此同时,嬴渠梁召见三位王子,明确态度:";有人可能会来拉拢你们,反对变法。无论是谁,朕希望你们坚定立场,支持变法。否则,别说储位,就连王子的身份也保不住!";

三位王子齐声应是,表示绝不会被贵族利用,坚决拥护变法政策。

三日期限很快到来,狄、杜两家仍拒不交出封地,甚至组织家丁武装抵抗。白家见势不妙,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妥协,交出了封地。

嬴渠梁雷霆震怒:";狄、杜二家公然抗旨,是为大逆不道!传朕旨意,以叛国罪论处,没收全部家产,家主流放边疆,其余家眷迁至偏远地区!";

御林军迅速行动,包围了狄、杜两家的府邸。狄青和杜威试图反抗,但很快被制服。商鞅亲自监督执行,严格依法办事,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

两大家族被迅速肢解,他们的封地全部收归国有,改设县治,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同时,商鞅公布了两家贪腐的证据,引起民间一片叫好声。

白家因为及时妥协,虽然失去了部分封地,但保住了家族根基,还获得了商鞅的褒奖,被树为榜样。

这一雷霆手段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贵族,变法得以顺利推进。统一度量衡和军功爵位制也相继实施,秦国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三个月后,公子华从齐国回来,带回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父王,齐王非常重视与我国的友好关系,不仅签署了贸易协定,还同意互派留学生和工匠,交流学习。";公子华兴奋地汇报道,";齐国的丝织技术和铸造工艺确实领先天下,若能引进,对我国手工业发展大有裨益。";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此行辛苦了。齐国地处东海,与我国隔着数国,能建立直接联系实属不易。";

公子华又道:";此外,齐王还透露,魏国曾试图拉拢齐国共同对付秦国,被齐王婉拒。齐王认为,远交近攻才是正道,与我国结好,对抗周边威胁,符合齐国的长远利益。";

嬴渠梁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齐王果然明智。传令下去,准备回礼,派遣精通丝织和铸造的工匠前往齐国学习,同时挑选齐国需要的物资,回赠齐王。";

此时,嬴驷也带着与赵国谈判的成果归来。

";父王,赵国已同意与我国建立军事互助关系,一旦魏国进犯任何一方,另一方将立即出兵相助。";嬴驷汇报道,";此外,赵王还答应向我国出售精良的铁矿,助我国打造更多精锐武器。";

嬴渠梁笑道:";好!如此一来,魏国就被我们和赵国钳制住了,再难东山再起。";

樗里疾的情报网络也开始发挥作用,源源不断地提供周边国家的最新动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王,据可靠情报,魏国已察觉到我们与齐、赵两国的结盟,正加紧与韩、楚联络,试图形成包围之势。";樗里疾禀报道,";不过,楚国内部纷争不断,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联盟。韩国则左右为难,既怕魏国强大,又忌惮我秦国崛起。";

嬴渠梁沉思片刻:";继续观察,密切关注魏国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回报。";

商鞅此时也带来了深化变法的最新进展。

";陛下,狄、杜两家的封地已全部改设为县,县令到位,秩序井然。军功爵位制推行以来,将士们斗志高昂,人人争先。统一度量衡工作也在有序进行,预计三个月内可全面完成。";

嬴渠梁欣慰地说:";变法虽艰,但收效显着。秦国的未来,将因此而改变。";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外联齐赵,内修法制,文武并重,内外兼修。秦国的崛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三位王子和大臣们齐声应和:";吾王圣明!秦国必将称霸天下!";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在三位王子身上逡巡。储位之争已到最后阶段,他必须做出选择。每位王子都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嬴驷外交谋略了得,公子华治国有方,樗里疾军事过人。究竟谁最适合继承这个日益强大的帝国?

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到王室内部的稳定,更关系到秦国的未来走向,以及整个天下的格局……

喜欢秦朝历险记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秦朝历险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