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已经能够明白这东西在古代的含金量了。
就像是这老管家一样。
要不然平时最闷,像个闷葫芦一样的老管家,也不会突然多嘴说这么一句。
古代人的交通,一般就只有两个。
一个是牛车,一个是腿儿。
马车不是一般人能坐的起的。
特别是现在朝廷跟北方打仗,这普通百姓家里养的马都被征调去了前线。
一般来说就是牛车跟自己用腿着走。
而牛车这种东西,也就是现在秋冬啥的能看见。
等到了开春播种的时候,这牛,那就得去庄稼地里干活儿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连个牛也找不见。
但是有了自行车呢?
一天一百里地,不说跟玩儿一样吧,只要别遇到大上坡,那基本上脸不红气不喘。
陆远记得自己小时候,想要进城玩就是跟着几个同乡的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去。
倒也没说一百多里地,而是来回四十公里,也就是八十里地。
早上去,晚上回来,那时候十五六岁,一点都不觉得累。
上大坡都是站起来蹬。
至于说,这里的地好不好走。
那更是完全不用担心。
就这么说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村里的地不比古代好多少。
别说村子里,就说省道,那个时候很多省道都是沙土路。
甚至于,就算是现在的农村,在西南北部那种地方,这农村都全是土路。
基本上来说,这自行车在乡间的路上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别下大雨,别下的时间太长,把地弄的泥泞了。
要不然村里的路,地里的路,被走的嘎嘎硬,骑着自行车一点儿问题没有。
真要说遇到那种情况。
你就别出了门呗,下大雨不知道往家跑,这不是傻子吗?
当然了,就算有急事儿,非要出门。
碰到那种不好走的地段,下来推两步呗。
这自行车,陆远觉得不可能会卖不好。
人类的文明都是慢慢进步的。
这现在的东西,绝大部分就是要比以前的好。
自行车这东西,到了地球上现在都没被淘汰呢,在这里就更不会没作用。
而除了自行车,便就是三轮车。
也就是装货的。
这东西更是重中之重。
像是自行车这种东西,多半是城里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