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打算进入的这个行当,属于高科技的范畴。而这个行当对于人才的需求,可以说绝对称得上是求贤若渴。
看看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就比如那个苹果的乔帮主,就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把一家亏损多年,濒临破产的企业,带成后来世界级的巨无霸。
另外一个互联网的传奇,谷歌,两个创业的大学生,就可以完成一个小小的网站。到后来价值数千亿的门户网站的逆袭。
在看国内。一个懂技术,懂管理,但是在销售方面却完全靠忽悠的雷将军,就可以把一个六个月以后才能推出的手机。买成全国最受欢迎的国产手机。
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了掌管一家高科技产业的领导的重要性。
掌管这样的企业。他必须要在懂技术的同时。还要懂管理,最关键的是,他还能够看得清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算他不能够创造引领潮流,但是最关键的是,他也要能够顺流而上,而不是冷眼旁观,自己打算另辟蹊径。
看看诺基亚,在传统手机时代,这家企业绝对是业界的大哥大吧?什么三星,什么爱信,什么摩托罗拉,在他的压制下,还不是毫无喘息之地?
只能靠吃他们的残羹冷炙来过活?
结果当乔布斯,说要开发智能手机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冷眼旁观,在看笑话,在手机业界,摩托罗拉,和爱信也是如此,只有三星选择了默默的低头跟上。
结果呢?几年之后,诺基亚只能苟延残喘,摩托罗拉破产被收购,爱信分拆,而苹果和三星,则成了手机行业里的两个巨无霸。
最可悲的是,智能手机最早开发出来的,还是诺基亚自己。
还有同样的例子,就是柯达,数码相机是他们最早开发出来的吧,结果和诺基亚一样,因为在胶片领域利润大,所以他们对数码相机不重视。
结果呢,最后也正是他们最早开发出来的数码相机,成了他们这个帝国的掘墓人,他们倒在了自己开发出来的产品之下。
还有夏普和松下,他们是最早进军液晶电视领域的,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可是正是因为对未来产品流行趋势判断的失误,结果导致了三星的崛起,而他们则是被打的丢城失地,最后不能不靠着卖掉自己的总部大楼,来苟延残喘。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电子高科技领域,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每天蹦出来的新发明都层出不穷,而你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里屹立不倒。
那么在追赶最新创新发明的同时,你还要随时关注市场趋势,从那每天蹦出来的几百种最新发明当中,挑选出未来会流行的元素,然后着重发展。
就算你判断失误,也要能够及时的调整战略发展方向,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和潮流对抗,那你就是和消费者对抗,结局就是你会死的很惨。
而说一千到一万,这些因素归根到底,就还是要归结于人的身上,尤其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或者管理者,能够正确的做到上述那些成功企业的领导者的,就是人才。
所以当李逸帆打算搞这电子高科技领域的时候,他才真正的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现在的国内,在电子科技领域,软件方面不必说了,有着很多的人才,但是在硬件方面,他说知道的人才却并不多。
毕竟和软件比起来,硬件可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了,电子科技方面的硬件科学,很大程度上对材料科学的要求都很高。
可是材料科学领域却是国内最弱,也是最短缺的,多年来的不注重,导致我们在这个领域,落后世界已经不是一星半点。
不注重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就算了,就连人才我们也不重视,尤其是制度上的漠视,这就导致我国在基础科学上的人才,大量的流失到了国外。
而回过头来,当李逸帆想要搞电子科技公司的时候,当他四处的在国内收罗人才的时候,他这时候才体会到,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有多么的艰辛。
不过今天他算是迈出去了成功的第一步,显然他今天的表态是打动了这帮从日本回来的考察团,这个团里有是十三个人,他不指望这十三个人最后全都能留下,但是只要这些人里能有一半动心,留下,这就算是他的成功。
而有了这批人才作为基础,只要他们打响了名头,那么将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投靠,他们就算是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时候这钱德志,居然打算跟自己推荐一个人才,这让他如何能不惊喜?
“是这样的,今天我看到李总,你介绍你这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提起过,您不光是打算进军咱们液晶显示器这个领域,好像还要进军到电子零部件的生产领域,尤其是微电阻,电容,和续电器之类的产品。”
“没错,这也是我前段时间去日本考察的时候所留意到的,据我观察,日本电子科技厂商,好像在这方面很厉害,而世界上各种电子产品里,好像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这种微型零部件,都是从他们这变进口的,我觉得这是个大市场,如果有机会当然想进去试试水。”
李逸帆微笑着回答钱德志说道,而钱德志则是点了点头,继续朝利用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