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好好活着善待自己是一种什么心态 > 第4章 化恐惧为力量(第5页)

第4章 化恐惧为力量(第5页)

一家全球闻名的大保险公司的人事经理,在面试新员工时总是注重应聘者是否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他通常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应聘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他自己却故意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甚至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经过一番辩论,有的应聘者屈服了,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应聘者却坚持到底,甚至于差点因为辩论而闹得不愉快。

凡是敢于坚持己见的应聘者都通过了初试。在复试时,人事经理特意测试应试者是不是一个遇事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人。当他口试时,就用各种颓丧的话语来攻击应试者的意志,告诉他们保险事业充满了种种危机,以此来试探他们。许多应试者听了之后,仿佛看到前途是多么的暗淡无光,于是打消了留下的念头。只有极少数人在倾听人事经理的许多“忠告”之后,仍然不为所动,决心从事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正是人事经理希望聘用的。结果可想而知。

《诗经·邶风·柏舟》中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心中要有自己的原则,不可轻易地改变动摇;要有自己的尊严、威仪,不可轻易地妥协退让。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必须自强自立,有自己的主见。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人要是拿不定自己的主意,受别人的影响,那么就会一事无成,最后都不知该怎么办。

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有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有自己的人生观。不加分辨地听从他人是愚蠢的,对每个人来说,用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受主见和常识的影响限制,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意志,使自己心安理得。

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我们无法依靠别人,能依靠的仅是我们自己。

别让灰尘落到心上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

而是因为心中有了那粒隐形的灰尘让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

在天文学家洛韦尔预言在海王星外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后,匹克林用望远镜拍照观察了十几年,却一无所获。直到冥王星被发现后,他才恍然记起自己拍的照片上有这个点,只是当时他记得镜头上有粒灰尘,正在如今冥王星的位置上。就是这粒灰尘,让第一张冥王星的照片静静躺了11年,也让匹克林错过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

同是一粒灰尘,却让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在他之前,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霉菌抑制葡萄球菌现象,可是都没有能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他在培育菌种时,飘来一粒灰尘,落到了培养皿中,结果受到污染的霉菌周围清澈透明,葡萄球菌繁殖区域的黄颜色消失了……原来在灰尘中生成了青霉菌。就这样,弗莱明发明了抗菌新药——青霉素。

不过,真的是那粒灰尘叫匹克林功败垂成而让弗莱明功成名就吗?镜头上是落上了灰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匹克林心上也落上了灰尘,他认为冥王星不可能运行在灰尘所在的区域中,否则他怎么会吝惜那丝吹灰之力呢?而当那粒灰尘飘到培养皿里时,弗莱明心上并没因此蒙上灰尘,要不严谨的他怎能不把它倒掉从头再来呢?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而是因为心中有了那粒隐形的灰尘让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它的危害更甚于外界有形的灰尘,它蒙蔽了真相,减弱了我们的洞察力,迟钝了我们的反应。而外界真正的灰尘更使得我们坚信作出否定的正确性,却全然不觉近在咫尺、就掩在灰尘下的成功。

世界灰尘蒙蒙,而只有那些慧心不曾蒙尘的人才能发现生活的缤纷色彩,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为之陶醉。恰如弗莱明于纷乱之中,以其不染尘的睿智,从那粒纤小的灰尘上抓住了成功的机会一样。

消极的人总是恶意地猜测事物,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错过很多机会;积极的人,总是善意地理解生活,为自己的成功找理由,最终实现梦想。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事在人为,相信自己,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一定也要去尝试,否则,怎么知道自己的潜能呢?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道:“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拟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说:“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还没有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因此,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

在信里,林肯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亚图有一处农场,那里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得以较低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贱卖给我们了,它们看起来像是孤立的石头,实际上都与山体连着,是不可能搬走的。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摇动。”

在生活中,许多事情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其实只有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决不要让想像的“不可能”灰尘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那粒灰尘可以落到镜头上,落到培养皿里,落到任何地方,但一定不要让它落到心上,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用心来观察和触摸这个世界的呀!

做真实的你自己

一个人放弃了矫饰成为真正的自己时,

他的满足与轻松是无与伦比的。

美国著名歌手、钢琴家及作曲家比利乔在《陌生人》中唱道:“我们都有脸,却将它们永远藏起来,等大家都走光,我们才把脸拿出来,留给我们自己看。”这首歌生动地描述了世人总爱隐藏自己戴着面具生活。

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最不幸福的人,莫过于那些迷失真我的人。许多人终生过着化装舞会式的生活,他们戴上各种面具,希望避开他人的责难。他们把真实的自我深锁在面具之后,把它当作令自己害怕的黑暗秘密。

当一个人戴惯了面具后,常无法分清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等到想要找回自己的时候,

才发现,在层层叠叠的伪装下,自我早已消失殆尽。

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因身为偶像级明星,必须努力维持大家喜爱的特定形象。然而这些形象都是电影塑造出的魅力,并非真实的梦露。于是,她为了维持这个形象,疲累得精神衰弱必须经常服用安眠药,最后竟落得自杀殒命的悲剧收场。

梦露无奈,其实不就是许多人的心境写照吗?明明伤心,仍要装了笑脸;明明想爱,却裹足不前;明明不想做,却牺牲自己以迎合别人;明明满心愤怒,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为了维护既定的形象,往往都被迫戴上面具,且在“假象”的遮盖下丧失了真性情,久而久之,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有些人终其一生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目,脸上戴的面具使自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弱者往往戴上自尊自强的面具,以掩饰他们容易受伤的弱点;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的女人,往往戴上冷漠的面具以掩饰她渴望受宠的需求;认为自己失败的男子,常常戴上自夸的面具令人厌烦地大谈他的成功史;渴望早点嫁人的女孩,却偏要假装她从未想到结婚这件事。

这只是我们戴的众多面具中的少数几个。有时它们能保护你,使你不会受到责难,但它们也会让你和诚实的人隔离。正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上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我们给自己戴上了生活的面具。

人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这样才能生活得轻松自在,显露出朝气和活力。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一个人放弃了矫饰成为真正的自己时,他的满足与轻松是无与伦比的。

我的一个朋友两年前因为车祸失去了左臂。我至今还记得当初我到医院探望她时,她满面泪水,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她再也不能穿短袖的衣服了。她是个极爱美的人,从前上学时,一到夏天,她便喜欢穿着短袖T恤,将纤细白皙的手臂露在外面,不知羡煞多少女同学。可是车祸却毁掉了她曾引以为豪的美丽。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样安慰她的,只记住了她悲哀绝望的表情。而在半年前,我出差到她所在的城市,便萌发了去看望她的念头。那已经是七月了,天气十分炎热,我整天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却还是觉得浑身冒汗。但由于她的那句“我再也不能穿短袖衣服”令我记忆犹新,我不愿意触及她的伤心处,还是冒着酷暑换上了一件长袖衬衫。

后来的一幕我一生都可能无法忘记。当她打开门时,我惊异地发现,她竟穿着一件短袖T恤!

她看着我包裹得严严实实,愣了一下,又哈哈大笑起来。我不禁莞尔。她感激地拉住我的手,认真地说:“真是难为你了,如此替我着想。”

随后,她解释道,她刚从街上买了水果回来,还没来得及换衣服。我瞧着她依旧白皙的右臂和空荡荡的左袖,便打趣地问她:“如何现在想通了?”她很严肃地说:“其实当初太傻。

为什么少了左臂就不能穿短袖了?与其穿长袖遮遮掩掩,害怕别人发现,还不如索性留下空荡荡的短袖口,倒轻松不少。”那时,我惟一的反应是,这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一点点缺点或是缺陷,我们通常采取的态度是竭尽全力地遮掩住它们,尽力不让更多的人发现。结果,我们被弄得神经紧张,身心疲惫。反过来想,这样遮遮掩掩倒不如爽爽快快地将它露出来。

缺点是不能永远遮盖住的,正视缺陷,我们的心理上也不会有太多负担,便可以轻轻松松应对生活中的其他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