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并不是真的要稳扎稳打,而是他得不到跳脱的机会,现在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他要在锡兰主动玩花样的这个空当,把第二根楔子钉进锡兰在东南半岛的防线内,为自己接下来的部署争取主动。
“司令官,您是怎么想到,放下这边的问题,另外再开辟一个战场的?”王琰听到王珏的命令之后,这才意识到,自己终究还是被眼前的战局给局限住了自己的双眼。
他没有王珏的那种宏观俯瞰的能力,无法做到聚精会神去打一场战斗的同时,还在关注着整个战局,甚至关注着另一条战线。
“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有一天,你能做到正面交战的时候,你并未用尽全力,就有闲心去关注一些其他的事情了。”王珏抓起了桌子上摆放的一个杯子,将里面的开水咕咚咕咚的喝了个干净。
虽然已经到了12月,可东南半岛上的气温依旧还是那样炎热,这里潮湿而且闷热,天空没有下雨,也让这里的炎热变本加厉。
“您可真会打击人。”王琰听到自己长官的话之后,颇有些郁闷的无奈回答道。如此重要的战役还能不用尽全力,这究竟要有多高的定力,才能做到啊?
王珏看到手下郁闷,笑着安慰道:“其实并没有什么,这几天都在中规中矩的打正面攻防战,这本来就不用太关心。”
和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喜欢凡事亲自出马,可王珏更愿意把前线的一些小事情交给自己的手下去独立完成。
一方面这得益于通信系统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王珏更相信自己的手下可以做好他安排好的小事情。
所以他并不关心前线按部就班的战斗,那简直就和教科书里描绘的正面强攻条例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情况下他只要安排部队,告知部队他们需要打多远,打到哪里,就可以了。而他本人大可以跳出这个局部,去观察考虑整体上的事情。
换而言之,王珏是东南方面的方面军司令,并不是一个集团军的指挥官。他理解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做的也同样是属于这个位置的事情。
12月28日,在锡兰前线指挥官们观察着,等待着大明帝国的部队,是否投入到了这个突出部的时候,大明帝国的部队在这条防线的另外一个位置,展开了一场猛烈的进攻。
出乎意料的,大明帝国一下子就投入了整整150辆坦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突破了锡兰守军的一线防御阵地。
当天中午,大明帝国就打出了一个宽7公里,纵深4公里的巨大突出部,面积已经超过了第一个突出部。
直到这个时候,锡兰指挥官们才想起来,东南半岛上不仅仅有一个王珏,还有一个将军,叫司马明威!(未完待续。)
400突出部
司马明威将军在另一个方向上展开了推进,他麾下的部队可是东南半岛上刚刚组建起来的主力,拥有更多的新式武器。
东南半岛上仅有的1个禁卫军坦克装甲师,就在司马明威的部队内,这支部队装备着清一色的2号坦克,战斗力极其强悍。
这一天,锡兰的指挥官们还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王珏那边的突出部的时候,在一个不起眼的前线正面,司马明威一口气摆出了40辆2号坦克和100辆1号改进型坦克。
参与进攻的部队,都是死忠的禁卫军主力,这些部队的骨干都是从辽东半岛之战中脱颖而出,被调到东南的。
他们拥有宝贵的实战经验,而且是突破敌军坚固设防的防线的宝贵作战经验。这些部队很快就扩大了自己的胜利。
在锡兰守军们还没有完全回过神来之前,他们就突破了前沿阵地,并且把对方的部队赶到了整整4公里之外。
大明帝国的部队在这一次战斗中,损失的部队可就少了许多,一次成功的突袭之后,取得如此战果,却仅仅只损失了3000多人。
司马明威抓住了王珏给他争取到的机会,他压上了自己的全部,努力的扩充这个新的突出部,破坏锡兰守军的防御阵形。
“让预备队继续进攻,我要看到锡兰的核心防线,两翼交给装甲部队还有机械化步兵,尽量撕开对方两翼的防线!”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得知自己的部队已经取得了胜利,司马明威继续命令道。
在他看来,这场胜利还远远不够,他要至少10公里的纵深,他要至少20公里宽的突破口!他要把锡兰的一线防御阵地砸个稀烂!
“报告!预备队两个师已经投入作战了,锡兰守军的防御明显开始恢复秩序了。”老将军司马明威的副官开口,汇报了最新的消息。
“继续进攻!不要顾及损失!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再想要取得这样的机会,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司马明威皱了一下眉头,开口冷冷的说道。
作为一名老将军,他深深知道慈不掌兵的含义,他无法在这种时刻顾及自己士兵的生命。
现在,这些士兵就是消耗品,就是用来填进对方防御体系里的炮灰。只要这些炮灰能够换来胜利,他不介意多投入一个师,或者两个师。
而且,这种有装甲部队开路的攻坚战,已经比从前好了太多太多了。司马明威可是一名老将军,经历过堑壕战残酷的老将军!
那个时候的堑壕战,每天都要死去一个师甚至是几个师的部队,无数人牺牲在进攻的道路上,现在,至少比起那个时候,已经好了许多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