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河一跃而起,用力抓了抓头发,既感觉不可思议,又为统子爹的伟力而震撼。
“这TM还让不让别人玩儿了?!!!”
其实这个挂本身并没有特别超模,你把它给国师,给小诗人,给贾科长,可能也就那么回事吧。
但方星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是一个Z世代。
一个生活在2020年以后,没日没夜在网上冲浪的Z世代到底浏览过多少信息?
就这么说吧,2001年全年全世界产生的公开信息,不如2030年一天。
方星河肯定不可能看过那么多,但是他的个人积累,拿到2001年来对比,吊打整个娱乐圈没问题。
那些信息不都有用,也不一定有价值,可问题是,灵感燃烧状态恰恰是一种大脑对碎片信息的高效重组!
正常状态下我用不上,灵感燃烧状态下,挂用得上!
方星河大脑里沉淀的海量信息,99。99%都处于遗忘、封存、无用状态,现在小挂一开,妥了,打碎重来。
这是多大的价值?
方星河判断不出来,反正上限肯定高到没边了,具体能发挥出来多少,还要看实际应用。
总之,微损版的星神系统功能并不算超模,但是结合上方星河的Z世代水军身份,绝对意义上的牛哔屌炸。
您想啊,对于导演之类的创作性职业而言,基本功是基本功,作品是作品,两者从来不是高度正相关的。
国师的色彩得有99吧?诗人的构图也得有99吧?
满江红和馒头血案是什么玩意?
再极端点,周星星的素材牛哔吧?《大话西游》是公认的经典了吧?当初的票房和口碑是什么玩意?!
所以,道理显而易见——再好的基本功也不能挽救素材的差劲,即便素材也合格了,仍然有贴合时代、尊重观众需求的关卡,内容创作行业的隐形门槛多着呢。
在系统升级之前,方星河也不是一路轻轻松松横趟的。
每一次做决定,他都在努力收集数据,绞尽脑汁的深思,在迷雾中决策,以最坏的准备等待结果。
《苍夜雪》在日本的爆火就是一个巨大的意外,如果没有日本市场的激烈反响,他的收益恐怕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可这种运气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比如第一部电影拍什么,是短片还是长片,是文艺片还是故事片,他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头绪。
不了解世界影坛,行业内部,怎么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所以必须考上电影学院,进而剖开整个世界影坛的动态、阶段、流派、矛盾,然后指导行动。
然而这种指导并不一定正确。
信息归信息,总结归总结,实践归实践,咱们得尊重客观现实,对吧?
现在彻底不一样了。
方星河一旦燃烧灵感,得到的绝不仅仅是素材本身,还有对于市场对于行业对于观众的认知,完全可以做到用最恰当的角度去切入最润滑的路径,指哪打哪,打哪爽哪。
“只要有足够的星光,我就是创作的神!”
方星河来来回回在房间里转悠半天,怎么都按捺不住兴奋,满脑子都是搞事上头条赚星光。
然后,没等他亲自出手,事情就主动来找他了。
他的艺考成绩,莫名其妙地受到了质疑。
顶流是这样的,只要有一点小问题,就会被极度放大。
方星河精神一振,开开心心的再次掏出战斗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