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掠过非洲的
“光伏花田”
时,“声音种子库”
的陶罐旁冒出了成片的绿芽。负责看守的非洲青年蹲在地里,用光伏板废料做的小铲子拨开土壤,惊喜地发现幼苗的根系竟缠绕成音符的形状。“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声音在土里长了腿。”
他对着录音设备轻声说,生怕惊扰了这些会
“唱歌”
的植物,“您听,根须扎进泥土的声音,和卡玛尔村的合唱一个调。”
林宇收到这段录音时,正在迪拜参加新能源博览会。浙江老乡的儿子带着
“会唱歌的光伏板”
参展
——
在传统光伏板上嵌入微型发声器,能根据光照强度播放不同版本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阴天放童声版,晴天放非洲鼓版,沙尘暴来时自动切换成星际信号改编的旋律。”
年轻人指着展板上的销量数据,“中东的客户说,这哪是发电板,是会发光的留声机。”
博览会的角落,阿拉伯老人的孙子正调试着自己设计的
“光伏诵经台”。诵经台的桌面是可触摸的光伏屏,既能显示经文,又能播放爷爷当年的调子。“我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旋律和经文吟唱混在一起,听着像沙漠里的风和星星在对话。”
他给林宇演示时,屏幕上突然弹出阿米尔发来的消息,附了张照片
——
观测台的石碑前,柏柏尔族孩子们用光伏板拼出了
“根”
字。
苏瑶的
“星空书信”
可收到了一份特殊的
“邮包”。南极科考队用冰芯做了个简易的录音盒,里面封存着极光穿过
“光伏音符”
地标的声音。“冰芯能保存声音三千年。”
附信里,科考队员写道,“就像你们的声音种子库,把现在的故事讲给未来听。”
孩子们把这段声音转录到
“活书”
的培育箱里,没过多久,多肉植物的新叶上竟长出了淡蓝色的纹路,像极了南极的冰裂纹。
小宇的科研团队接收到了来自深空探测器的反馈信号。经过分析,这些信号里竟包含着探测器穿过小行星带时,陨石撞击产生的
“旋律”。“就像宇宙在给我们回信。”
小宇在全球科学家视频会议上展示着信号图谱,“我们打算把这些‘宇宙旋律’编进新歌,让地球和太空对唱。”
会议结束后,中东的卫星地面站发来消息,说观测台的星轨与新旋律的波形完美重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
“便携光伏教室”
开进了刚果盆地的雨林。志愿者们在集装箱顶安装了太阳能雨林音响,能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其中混着《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间奏。“孩子们说,这是森林在学唱歌。”
志愿者在视频里笑着说,镜头扫过黑板上的涂鸦
——
一只长着光伏板翅膀的鸟,嘴里叼着音符,“有个孩子问,能不能把鸟叫也存进声音种子库,让未来的人知道,这里的森林会和人类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