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咱们不走还在这里等什么啊?”
丁长寿摇摇头说道。
“走什么走?是这伐木工给的待遇不够好吗?”
“四块银元啊那可是!”
丁阿伟挠着脑袋询问道。
“可是,伐木场是在辽东啊!”
丁长寿笑着说道。
“阿伟啊,你这就不懂了吧?!”
“其实啊,在那里做工都无所谓的,只要给钱够,离家远些也无所谓,反正我们就算是在本地做工,也不可能经常回家。”
“还不如干脆跑的远些,多赚钱些呢!”
“淮安本地的工价,差不多就是每个月两块多的银元,只有水泥厂这样对身体有害的地方,工价才能开到三块。”
“而去辽东虽然苦寒了些,但我们去辽东是打工的,不是过日子的,只要工钱够,管他苦寒不苦寒呢。”
丁阿伟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和丁长寿有差不多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中年人宣布想要做工的,来找他报名之时,一下子便有很多人涌了上去。
“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
“……”
吵吵嚷嚷之中,差不多有两三百条汉子报名准备前往辽东的伐木场干活。
接下来,一群人便簇拥着那名中年人,前往官府做公证,并在官府的监督下签订契约。
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并不发达,不识字的百姓也有很多,为了防止大明百姓被不良奸商坑害,甚至是拐卖。
在签订用工契约的时候,需要官府来做一下公证!
说白了,也就是官府背书,来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的利益和安全。
虽然现在大明还没条件推出劳动保护法,但确保工人们能在辛苦劳作之后,能将应得的工钱拿到手,却还是没问题的。
负责招工的中年人在淮安城内找了一家酒楼,定了几桌席面好好的让工人们吃了一顿。
在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一群人启程向着连云港的方向而去。
准备要从连云港出海,然后走海路转往辽东!
……
看着运载着大几百号青壮工人的船只扬帆远航,前往辽东,那名负责招工的中年人站在码头上,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
进而转头对自己身后的一名身穿官袍的青年开口说道。
“李大人,等这些工人到位,朝廷在辽东的伐木场大概也就能开工了!”
李姓青年官员点点头说道。
“你做的不错!”
“能一口气招到这么多人,你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