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下旬,潇湘省最引人注目的干部任命在省委大楼悄然敲定:王正刚,原召阳县委书记,调任衡阳市委书记。这项人事调整在省内引发不小震动。
一方面,是因为王正刚此前从未在地级市担任主政职务,直接从县委书记提拔至地级市党委一把手,突破惯例;另一方面,是因为衡阳,地处潇湘南部,是全省第二大经济体,一向是政治生态复杂、经济发展活跃但结构断裂严重的重点区域,被不少省内高层视为“棘手地带”。
而李一凡用王正刚,正是要打破这种惯性。
?
衡阳市,市委办公大楼。
王正刚在秘书陪同下步入主楼,办公楼门口已排起欢迎队伍。新任市委书记到任,常规程序必不可少。但这次,气氛中隐隐透出些许试探与紧张。
“王书记好!”“欢迎您到衡阳工作!”
王正刚微笑颔首,一一回应。他步履沉稳,神情谦和,却让人无法忽视那股从县级一路打拼上来的“实干气”。
入座市委一把手办公室后,秘书递来会议安排表。
“今天上午是班子见面会,下午有一个市领导干部大会,您看——”
王正刚扫了一眼,“班子会我不想走形式,一开始就定一个调子。”
“什么调子?”
“改革、治乱、提速。”他说,“李省长之所以派我来,是看准了衡阳既有裂口,也有潜力。我来,不是来安稳混日子的。”
秘书愣了愣,随即低声问道:“您准备从哪儿开刀?”
王正刚不假思索:“产业、财政、人事——三根线一起拉。”
?
下午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市政礼堂座无虚席。
王正刚身着深灰色西装,简短寒暄后,直接切入正题:
“我今天只讲三点——第一,衡阳在全省经济体量排第二,但2020年上半年财政赤字排名却是第一,说明产业结构出了问题,花得多,产得少;第二,政商关系需要重新梳理,过去‘靠山吃山、一地一主’的模式,必须纠偏;第三,干部提拔制度要改革,破圈提人、破资排辈,优先选能干事、敢担当、讲纪律的。”
礼堂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番讲话既非空洞喊口号,也非常规汇报,而是刀刀见血,直接点中衡阳多年难解的症结。
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紧皱眉头,有人眼中放光。
这正是王正刚要的效果——震动。
?
而在潇湘省政府,李一凡也在密切关注这场“突围”。
省政府智库办公室内,凡星智库研究员林晓瑾递交一份报告:
《衡阳市治理结构评估与改革建议》。
李一凡翻看数页,停留在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