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潇湘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会议通知上的议题赫然写着:“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公共医疗与文化体系改革的三位一体方案。”会议由省委书记赵建国主持,但真正推动这项议题的是代省长李一凡。
李一凡从进会场开始,就携带着厚厚一摞材料。每一页都是他亲自批注、圈画、整合而成的,从星城市十年实践案例到深圳教育投入数据,从上海医联体推进模板到大夏多个文旅试点地区的对比曲线,密密麻麻的批注与结构图显得极其用心。
“潇湘的发展到了瓶颈,不在产业,也不在招商,而在‘人’。”李一凡一开口就掷地有声,“教育、医疗、文化,三者是基础民生,更是中长期发展的支撑系统。我们如果再不进行彻底改革,哪怕经济再增长,社会结构也会摇晃。”
会议室一片寂静。赵建国没有打断,甚至没有开场白,而是示意他继续。
“我提议,设立‘潇湘基础能力重塑三年行动计划’,以省政府为主责,统筹财政、教育、卫健、文旅、科技五个系统,从政策、资金、制度、绩效四个维度全面推进。”
“目标分三步走:一年打基础、两年建机制、三年出成果。”
他一边说,一边在屏幕上点开ppt页面:
第一页,是星城市近十年财政教育支出对比图,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11%以上,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页,是“星城医改”工程的完整路径图:统一医保支付平台、基层医生薪酬挂钩绩效、构建医联体网格系统,这套模式让星城市原本负债运营的10家二级医院全部扭亏为盈。
第三页,是星城市文化产业数据:自媒体创业、原创音乐、街区剧场、剧本杀文旅项目等新文创项目产值连续五年增长超过30%,2019年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这些不是理论,是在星城已跑通的路径,”李一凡说,“现在我要做的,是把它们制度化、推广化,全省化。”
省委组织部长许宏志是最早接手星城市改革干部调研工作的人,他第一个发言:“省委组织部建议从星城市抽调一批熟悉医改、教育统筹与文化产业管理的干部,设立专项工作组,分赴全省十四个市州开展挂职与改革实践,协同各地政府推动具体项目。”
省委常委会现场通过了行动计划草案,并决定9月20日召开全省专项部署会,李一凡亲自挂帅成立“潇湘民生三位一体改革领导小组”。
—
会后,李一凡并没有留在省政府,而是带上省教育厅副厅长、财政厅一名巡视员,连夜赶往岳阳市平江县进行暗访调研。
这并不是星城市核心发展区域,相反,这里正是潇湘最典型的“发展洼地”。
在平江县一所乡镇中学里,李一凡走进教师办公室,只见屋内灯光昏黄,两位教师正趴在桌上批改作业。办公桌是上世纪的旧木桌,连板凳都带着裂缝。看到省长到来,两人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你们有什么困难?”李一凡直接问。
其中一名教师小声说:“老师编制紧张,有些老师一年要兼教三个年级四门课。学校没有专职心理老师,只有一位女老师带着顺便做心理辅导,每个月加班报不上。”
李一凡眉头紧锁。他拿起纸笔,记下:
“平江县新民中学——缺编、缺辅导老师、缺心理室。”
晚上十点,他在平江县政府召集了一场小型工作会议,仅有县长、教育局长等七八位干部出席。李一凡没有空谈,而是直接布置:
“你们的问题不是没人管,而是没人推动。我要求你们在本月底前拿出三项具体改革试点方案,分别对应教育、医疗和文化。省财政厅拨款5000万作为启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