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舆论圈虽未剧烈震荡,但暗潮已开始改向。
?
李明杰深知,仅靠资本还不够。他亲自出席了数十场酒局饭局,与香江当地权贵、传媒大亨、老牌商会成员拉关系。
有人试探:“李总,你们内地来投资,难道不怕水土不服?”
他只是举杯一笑:“凡星只看人,不看地域。我们来,是一起赚钱,也一起护这座城。”
渐渐地,一批中立型本地商人开始站队,愿意引荐李明杰打通各类审批通道,甚至愿意在一些老旧地段的改造项目中,给凡星留下入场名额。
?
而青年战场,才是李一凡最重视的部分。
凡星投资设立“优链青年基金”,向香江五大高校开放申请,主打“青年创新创业”名义,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短短两个月,便收到近百个项目申请。
同时,他们在校园中主办“理性论坛”“成长对话”“模拟联合商会”等形式新颖的思政活动,吸引了大量对社会有困惑、却不愿参与街头对抗的青年群体。
这些青年并不知道背后是谁在投资他们的未来。他们只知道,有人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也愿意为他们的成长买单。
李一凡看重的,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深耕。
?
2014年10月,李晓薇正式抵达香江凡星传媒分部,首日召开全体核心员工闭门会,提出三大要求:
“第一,不做主角,只做风向;”
“第二,不争正义,只抢受众;”
“第三,所有素材回传数据平台,情绪标签必须编号。”
这位年轻而冷静的传媒掌舵人,自此正式掌控香江舆论前线。
?
一个月后,李一凡在星城收到“R-镜像小组”回传的第一份《香江社情数据报告》。
报告结尾附注:当前情绪结构未现强烈波动,但部分青年社区言论出现趋左趋激趋势,需保持监控。
李一凡读完,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还不够,我们需要更深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