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你怎么看?”
“攸以为,可信。”荀攸开口道。
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不可信很简单,只要看他在其中有没有利益就行了。
如果杨毅说的是假话,他能得到什么?
以张新的谨慎,必不可能亲自入城。
即使中计,最多也就损失一员将领而已,改变不了大势。
这点功劳,董卓会拿什么封赏他?
最多也就一个中郎将吧?
中郎将的地位虽比杂号校尉高,但二者的秩俸是一样的,都是比二千石。
相反,若是杨毅襄助张新取下长安,做那迎回天子的首功,一个亭侯是跑不了的。
亭侯虽小,却也是金印紫绶的列侯,位比三公,可以建国,能被人尊一句君侯了。
死后,亦能惠及子孙。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只能得一个与现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将。
助张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将,封妻荫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孙乾等人见主公和军师都选择相信,便不再谏言。
张新让典韦将城防图挂了起来。
“来,杨毅,你给我等说说。。。。。。”
次日,大军开拔,直扑长安。
孙坚找到张新,再次请求担任先锋。
皇甫嵩他打不过,但打个董卓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新准了。
董卓在长安城内的布置,是东边的守军多,南北守军次之,西边最少。
联军自东向西而来,正常来说,打的就是东城。
而杨毅麾下的那些人,都在南城之中。
未免被人怀疑,他在出城前就装作生了重病,请了长假。
此时那些人正由他的一名心腹统领。
孙坚的作战风格勇猛,最喜强攻。
让他来做攻城先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董卓察觉出端倪来。
孙坚得了张新应允,大喜过望,回到自己军中,将麾下全部召集过来。
“自诸侯会盟,共讨国贼始,距今已一年有余。”
孙坚看着诸将,大声说道:“此一年间,君侯战孟津,复洛阳,攻华阴,陷郑县,劳苦功高。”
“我等皆赖君侯神威,才能于今日兵临长安城下!”
“然此一路行来,我军却未立下半点功劳,着实令人汗颜。。。。。。”
孙坚拔出腰间古锭刀,激昂道:“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如此方能不负国家,不负陛下,不负君侯!”
“今日一战,誓取长安!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孙坚麾下众将纷纷高声喊道。
士卒受他们感染,也跟着喊了起来。
他们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