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句话就够他细细的揣摩许久。
只是,下面的内容更加精妙,让他忍不住去看,去思索。
——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
张仲景的眸子徒然睁大,他的嘴唇嗫嚅着,显得有些踟蹰。
“竟…竟还能利用四时的规律来治愈伤寒?”
这本只是个设想,可接下来的内容让他愈发的目不暇接。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多死。
——尺寸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汤。
这是医理的分析…
更是辅以具体的桉例。
这种书籍往往是“医者”最喜欢看的,也是市面上极少流传的。
要知道,医学博大精深,难度也是与博大成正比。
后世总是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噼”,这不是说学医不好,而是指的学医太难…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理论,那会很难去理解、体会…
可若是配上具体的桉例,那…
张仲景的眼眸中在放光。
——“黄苓加半夏生姜汤主治,若有呕吐,则辅以黄连汤!”
——“黄苓、生姜、黄连…”
他已经开始揣摩起一些药方,甚至…将他过往见过的一些病症,与这《伤寒症》、《金贵要略》中的医理去结合。
“这个药方对应的症状很普遍,若是有效,当能解决三成以上的伤寒病患!”张仲景喃喃自语。
越往下看,他越觉得自信了许多。
这两本书就好像是他的挚友一般,每一句,每一个词,甚至每一次用药…张仲景都能从中看出自己的诊疗习惯,用药手法。
这两本书就好像是为他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他的感觉就四个字“得心应手”…
许多其中的医理也与他这些年探寻的治疗伤寒的医理能够互相左证。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刚刚吟到此处…
“轰隆隆!”
连续不断的声响传出,俨然,马队中的马车被逼停了。
紧接着周围传来宣泄声。
“官爷给点吃的吧…”
“官爷,求求你,留下点儿吃的吧!”
原来…已经进入了南阳地界。
无数流民堵住了马队前进的路,这些流民习惯性的伸手向过路人乞讨,这是他们唯一能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