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望着老者,想了想:“怎么理解?”
老者笑着说:“这得看,你是谁!”
他摆了摆手,长衫轻挥,卷起风澜。
“世间之人都在求道,可不同角度或不同的心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道家之“道”中,“道”是无形无名的自然,先于天地而生,是万物生息演变而运行内在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眼中的“道”是自然无为,其为「顺」!”
老者又说道:“儒家眼中的“道”为人道。”
“所求乃人定胜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之道,其为「争」!”
老者看向青山,又是继续开口。
“佛门眼中,空即是道。是若空门遁去,万道无踪。真假无相,求不得,见不得。也无须求,无须见。”
“佛家之道,其为「虚」!”
老者轻描淡写的便从儒释道三家的眼中,以不同的追求来阐述三种不同的道。
“自然,大道浩渺,苍生芸芸。道也绝非只有这三种!”
老者笑望着青山。
“这便是论道的意义,辨中求真。”
青山沉默了许久,点了点头:“那又怎么论?”
老者沉思许久,索性把棋盅之中的棋子都倒在了棋盘上,拼凑出了一幅河流画卷。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喜欢以「渡河论」来作为论道之辨。”
“假设在你的面前有一条长河,横断天地两岸了,你被这条河拦住了前路。。。。。。”
青山抬头:“你怎么知道我面前正有一条河?”
老者叹了口气:“我说的是假设。”
“哦,你继续。”
“假设你要去往河流彼岸,但是河水湍急,你也没有修为能让你御空而过。你会怎么寻到去往彼岸?”老者问道。
青山想了想:“游过去?”
老者点头笑道:“不错,你已经悟出了道门追寻的「道法自然」。”
“不过你可能会被淹死。”
青山又道:“那就在此岸造舟摆渡过去。”
老者笑容更甚:“很好,你还悟出了儒家的「人定胜天」!”
“不过彼岸可能空空如也,没有可让你造舟摆渡之物。”
青山仔细的想了想:“彼岸有什么要让我非得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