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宗为太子时,即有变革新政之志。
他最宠王伾,而与王叔文尤为志同道合。同时,刘禹锡、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以及陆质、吕温、李景俭等,也都与二王相结,最终形成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一月二十三日(癸巳),德宗死。二十六日(丙申),太子即位,是为顺宗[8]。
变革新政运动,自此拉开序幕。革新派,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形成的。
顺宗因中风失音,不能理政,朝廷大事都由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主理。
唐顺宗用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王伾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可以随意在内廷走动。[8]王叔文用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翰林学士掌白麻内命,亦即机密诏令;同平章事为宰相。
有职有权,本对革新十分有利,但上传下达的渠道不畅。
顺宗垂帘问政,仅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左右。
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下达之事,环节亦同。
在这种情况下,变革新政自然也就不可能顺利。
中期
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革新派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企图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
浙西观察使李锜,原兼诸道盐铁转运使,使“盐铁之利,积于私室,而国用日耗”。至是解其职,将财政大权从藩镇收归中央。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节度副使刘辟求总领三川(即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并扬言:
“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
王叔文大怒,欲杀刘辟,辟仓皇逃走。
企图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
先罢禁掠人扰民的宫市及五坊小儿,再减停宫中闲杂人员及内侍多人俸钱,以抑制宦官势力。
然后,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左、右神策军节度使,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以夺回禁军军权。
可惜当宦官醒悟后,知道“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于是便密令诸将勿以军权授人,使革新派的计划落空。
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
京兆尹道王李实,为唐宗室,残暴掊敛,被贬为通州长史,市井为之欢呼。用能吏杜佑摄冢宰,并兼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接着还召被贬贤臣郑余庆等回京。
郑余庆后任宰相多年,颇有清誉。规定两税外,“不得擅有诸色榷税”;常供外,“不得别进钱物”。并免除百姓积欠的租赋课税,达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钱)、石(粮)、匹(绢)、束(丝、草)
后期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月,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将革新派列为异己,并进行攻击。
同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皆先朝任使旧人”,疾李忠言为宫中新进,王叔文等朋党相结,借顺宗病久不愈,立广陵王淳(后改名纯)为太子[12]。
三位宰相,高郢无所作为,贾耽、郑珣瑜称疾不起,以表示与革新派不合作。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五月,王叔文因前充度支及盐铁转运副使,加拜户部侍郎,俱文珍等已趁机削去叔文翰林学士之职。
如前所说,翰林专掌机密诏令,职权甚重。
叔文失去此职,便无法领导变革新政运动。王伾为之一再疏请,也只允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形势已经不利。
至此,叔文又因母丧去位,形势更急转直下。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六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等,也相继向顺宗及太子奏表进笺,攻击革新派。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七月,韦执谊不听叔文调遣,革新派内部分裂。同时,王伾再三上疏,请以叔文为宰相,不报,知事不济,亦称病不出。而既得利益者却较为团结。
在这种形势下,变革新政运动已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七月二十八日,俱文珍等逼唐顺宗下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