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兮颜左眼角一跳,陈年的伤疤似在这一刻抽痛起来。
柳朔雁和北山越成功烧了孟家在瓢儿岛的造船场后,便一直在海边四处寻找另一个叫做雾岛的造船场,然而,直到郑家反水,仍一无所获。
其后,梅兮颜在与孟锡二次交手时,发现犄角山叛军大营的楼船数量增加。梅兮颜认为柳朔雁和北山越中了声东击西之计,孟家故意引导他们去什么雾岛,实则他们的造船场却在更隐蔽的地方。
再其后,已经有了郑家支持的梅兮颜命令郑家军队封锁东面海岸,确保孟家的其他战船绝不会通过海面进入刈水。
而柳朔雁和北山越则与孜州州牧李定一起,继续探寻孟家真正的造船场所在,只是到现在,虽然孟家战船确实再未出现在海面上,但柳朔雁和北山越也仍是一无所获。
其实,梅兮颜在派人给柳朔雁和北山越的手信之中嘱咐他们,要防范李定,并暗查郑家是否有隐秘的造船场。
他们二人一同出行,梅兮颜原本是放心的。然而,现在罗启身边也出现了鬼骑,且鬼骑所在的莽林本就在东海之中的小岛上,他们二人反而是最容易与新鬼骑碰面的。
莽林上最后一头魈狼已死,虽不担心会有比她更厉害的鬼骑出现,但大家同是鬼骑,一旦新鬼骑人数占优,柳朔雁和北山越便危险了……
涌动的炉火映在梅兮颜眼底,似有两簇火苗在炽烈跳跃,然而眼神却冷得足以结冰,定定地落在罗启身上。
罗启站在炉火边,凭着心中一股妒与恨,倔强地与梅兮颜对视。虽如坠落冰窖般寒冷,但仍咬紧牙关坚持,不肯在气势上输给这个命不长久的姐姐。
这个王位本就是他的,她一个短命的女子,早就答应了叔祖罗继伟除掉两个丞相之后,便会将王位重新还给他。
如今枢国大军正在一个村县、一个城邑地收复嵩州,将孟家叛军一步步逼往寿城,这样的大功完全建立在罗启精心除掉泰耀廷和舒庆的巨大转折之上。
除逆党、平叛乱、定乾坤,罗启想要这份大功,迫切想要!
带着这样的大功,无需叔祖扶持,他便能稳稳地坐在王位之上,心安理得地接受所有廷臣的朝拜和尊敬。
他付出了,他该享受这样的结果!而不是让梅兮颜以国主之名接受这些成功,继续受百姓推崇、爱戴和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罗启要设计在战场上杀死泰耀廷和舒庆的原因!
梅兮颜要除去泰岳和舒里安,已经在枢钥城外布下了暗兵,同时将泰耀廷和舒庆一起派往南方,而刈水北岸的大营换成了钟耿、何求和朱所厚统领,皆是梅兮颜信任之人,彻底隔绝了泰耀廷和舒庆带兵返回的道路。
依罗启推测,待二姐罗琬出嫁后,梅兮颜便要返回枢钥对付左右丞相,大量的证据已经足够将这两个老家伙处死,但也可能会激起泰耀廷和舒庆的反扑。
郑家要的是南方的土地,看上的也只是泰岳和舒里安的权力。届时左右丞相已死,郑家只有自己可以依靠,而自己是万万不能接纳泰耀廷和舒庆的。为了南方的土地,郑家很可能会与泰耀廷和舒庆大打出手而两败俱伤,又或者一时短视,干脆与泰、舒二人联手控制南方,背叛自己也不一定。
在罗启看来,梅兮颜这样的布置对自己相当不利,因此,罗启必须先下手为强,除掉泰耀廷和舒庆,不仅
可以除去自己的敌人,还可以给梅兮颜除去左右丞相造成阻碍。
倘若她一意孤行,誓要除去子嗣为国捐躯的两位功臣丞相,必会被那两个老家伙豢养的喉舌反噬,失去民心。倘若她选择暂缓一步,那么他还可以仗着手握郑家与泰岳和舒里安勾结的证据,逼死这两个老家伙,仍将黑锅扣给梅兮颜。
梅兮颜虽然怀疑罗启,却想不到罗启在暗中已经筹谋了这许多事情,更不知道的是,罗启与梁重山见面,并不是他第一次接触郑家人。早在白瑶山上,便已经有郑家人佯作灾民混在其中,发现罗启的身份并不简单后,开始慢慢接触罗启。
只是这人不过是混在灾民之中的普通细作,无法与罗启说明更多的情况。直到梁重山在驻云山下支援贺生谷他们,才匆匆与罗启见了一面,之后才有了罗启主动要求与赵争希、古思阔等人一同去见梁重山之事。
布局这么缜密,不知道梅兮颜是怎么劝说两个老家伙主动告老还乡,总之,目前梅兮颜完全没有堕入罗启的陷阱之中,反而逼得罗启不得不直面梅兮颜……
喉咙微动,罗启轻轻咽了咽口水,十指伸张又攥起、伸张又攥起,为自己壮了壮胆——今日本就为摊牌而来,面对精明强悍的梅兮颜,转弯抹角毫无意义,干脆直接更能让她感受到自己势在必得的决心和宏图大志。
“大姐,南方局势已定,你何不好好珍惜眼下的时间呢。”罗启的语气里带着劝慰,暗示梅兮颜命不久矣。
“雁子和北山可好?”梅兮颜不问反答。
罗启垂下眼帘看着炉火,没有回答。
梅兮颜静静地看着他沉默,很清楚他在无声地向她施加压力。
鬼骑在梅兮颜心中地位如何,知道千头冢由来的罗启怎会不知!
南方百姓被孟家和郑家残害的数以万计,偏偏只在苗风、丁开和洛英重伤几死的那一战后,梅兮颜带鬼骑大开杀戒,他们所杀的虽说是叛军,又何尝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
半晌,屋内除了炉火的轻微声响,再无人声。
呵呵,被自己的弟弟算计,梅兮颜忍着浑身的刺痛,心中无奈地叹口气,终于开口道:“眼下的情况,你还驾驭不了。”
她说的不是借口,郑家反水成性,谁能确保他们在得到南方之后,不会变本加厉地觊觎北方的肥沃土地。郑统比之孟定衡,阴险狡猾得多,罗启再精明,不过十一岁,而王廷之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油滑惫懒、惯于贪财之辈,届时少主惰臣,能有几人抵得住常年备战训练有素的郑家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