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每户就那么一丁点儿大的地,纳了国粮纳州粮,纳了县粮纳军粮。
等纳完了所有眉目的粮,真正落到百姓嘴里的才有几口粮?
填不饱家里的存粮,根本不够他吃的。
他只有偷,偷遍了全村。
地瓜、土豆、玉米,甚至连萝卜叶子也偷。
终于有一天晚上,在偷拔老李家冬白菜的时候,被老李的老婆抓了个正着。
老李老婆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横不怕,一个妇人,骂了几句,竟然和填不饱动起手来了。
女人总是打不过男人,填不饱只用了三两下,就把老李老婆打趴下了。
她一阵哭闹,大声叫嚷着明天要找自己的娘家哥哥来揍填不饱。
老李老婆一共有九个娘家哥哥,虽然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但要是九个人齐揍填不饱,也足够他喝一壶的了。
填不饱怕挨这顿揍,本来已经准备逃了,愣是横下心,拣起一块石头,把老李老婆生生砸死了。
打死了人后,填不饱也吓得浑身哆嗦,连家也不敢回,连夜逃了。
一逃就是二十年,再回来时,他自称田员外。
可村里的人一眼就认出他是填不饱了。
在这二十年里,老李老婆的娘家哥哥都死绝了,老李也老得掉了渣,可是为了给老伴报冤死之仇,老李愣是被人抬着也要拖着田员外去县府打官司。
官司是打了,结果是判了老李个诬告之罪,被打了几十板子,回家后,连伤带气,当夜就归西了。
而田员外却因为这场官司和县府老爷成了好朋友。
原因很简单,因为田员外有钱。
钱可以生钱,田员外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置田地,收田租。
田员外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最肥的田,因为他和县府老爷是好朋友。
要不就卖掉自家的田,能得个三瓜两枣的。
要不田就被县军征用练兵,一个大子儿也不会给。
要是你,你怎么选?
双拳难敌四手,何况县军的手里是有刀的。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县衙,县军,田员外,根本就是串通一气,强抢百姓的田。
百姓敢造反?你弄得过人家吗?
卖田,这是唯一的出路。
卖了田以后种什么?
可以从田员外的手里租呀。
于是,除了这个粮税那个粮税,又多了一个“田员外”税。
这些税,当然先被县衙,县军,田员外合伙分了,不然他们怎么突然富得流油。
至于纳了多少国粮,州粮、县粮与军粮,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田员外没回乡之前,百姓是日子难挨,他回了乡之后,是日子更难挨了。
温饱思**,像这种恶人,有了钱之后,只会想裤裆子那点事儿。
周大户家里的闺女已经齐笄了,练得一手好绣功,出落得如花似玉。
这种才貌双全的黄花大闺女,不就是给我养的吗?
提亲的前一夜,田员外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