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好一个普通一次性防护口罩生产车间,已投产。
属于中型车间,有10条全自动生产线。
每条生产线,每分钟生产100片,每小时6000片。
整个车间,十条线,每小时6万片。
当下,每天开工生产10小时,日产量60万片。
不够,远远不够。
湖城有1200万常住人口,简单估算一下:
假设有一半人口不外出,剩余的人如果每天只消耗一个口罩,是600万个。
一次性口罩,戴久了不舒服,几个小时就要用一个。
公共服务人员,如社区工作者、民警、物流人员这类,他们日消耗肯定不止1个。
这部分群体可能约
50
万人,日消耗约150
万个。
750万,是最低、最低的保障需求。
最缺的是医用口罩。
那段时间,物资奇缺,口罩都是一个掰成两个用。
一位医护人员,高强度防护需求下,日消耗要4个。
10万医护,每日要40万左右。
10万可能还不止,光外地支援过来的几百支医疗队就有4万人。
司雨在心里盘算一遍,把曹厂长喊过来,吩咐道:
“再拿两个厂房,再建两个生产车间。”
曹厂长愣住,当即问:“有两个备用厂房,已经收拾好了,随时可以进设备。”
“再拿两个当仓库用,我们要订购口罩辅料和小配件。”
前世,仙涛坐拥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基地,离湖城仅有100公里,依然没给湖城有效支持。
核心原因是没有口罩配件,如挂绳、鼻托这类。
没有这些必要配件,有海量原材料也生产不出口罩。
拿两个厂房,储备一大批配件,渡过前面最艰难的半年时间就好了。
司雨拿起手机给田伯光打电话,让他订购配件。
田伯光问:“定多少数量口罩的配件?”
司雨回答:“等下你和曹厂长对接,按仓库容量订购,订满为止。”
“老板,太多了吧?仓库可以装十几亿只口罩配件!”
挂绳这些玩意很小,不占空间,也很便宜,便宜到令人发指。
但没有它们不行。
司雨:“很快就要全员强制佩戴口罩,口罩消耗量将变成天量,多囤点,用的完。”
田伯光还是不理解为啥囤这么多。
供应链管理人员的思维是:任何生产行为都要风险最小化,尽量压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