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第
59
师团
1940
年组建,第
60
师团
1941
年组建,它们的番号虽然比第
30
师团靠后,组建时间却比第
30
师团(1939
年)更晚,甚至有部分番号如第
70、80
师团,直到战争结束都未实际组建,成为永久空置的
“幽灵番号”。
这种混乱的背后,是日本陆军根据战略需求灵活调整编制的结果。在扩张初期,预留番号是为了给精锐部队保留位置,维持
“番号即荣誉”
的传统;
而战争后期的无序扩军,则完全是为了应对前线兵力的枯竭,根本无暇顾及番号的连贯性。
此外,日军还刻意通过混乱的番号体系迷惑对手,让同盟国难以准确判断其兵力规模,比如故意启用大番号部队,制造
“还有大量后备力量”
的假象。
从第
1
师团到最后的第
300
多师团(战争末期临时组建的师团番号),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番号就像一张被反复涂改的地图,既有早期的有序规划,又有中期的刻意预留,更有后期的仓促涂鸦。
那些空置的番号、颠倒的时间线、重生的旧编号,共同构成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军事奇观,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扩张过程中的盲目与混乱。
裕仁天皇指尖在扶手上停住,目光落在那六个师团的番号上。这些番号背后是累累白骨,却也意味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张。他忽然想起这两个月从南洋运回来的大量石油、铁矿石、金矿,光这些酒足够支撑三个师团的装备费用,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弧度。
“准了。”
天皇的声音平静得像结冻的湖面,“杉山元,即刻拟定升格令,兵器优先供应这六个师团。东条,扩军的新兵从本土征集,不必在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