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万平方公里,7457
万民众陷入德军统治,这一数字占当时苏联全国总人口的
40%。
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四个加盟共和国全境沦陷,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大片土地也被德军掌控。
尤其被誉为
“欧洲粮仓”
的乌克兰大平原落入敌手,这片沃土不仅是苏联的粮食主产区,更承载着重要的工业产能,它的沦陷直接冲击了苏联的战争物资供给。
这一局面让约瑟夫极为恼火,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领土与资源危机。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中早在战争爆发后不久,苏联就派出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前往英国谈判。
1941
年
7
月,米高扬抵达伦敦,他深知苏联面临的严峻形势,在谈判桌上极力争取英国的物资支持。经过艰难磋商,双方达成初步协议。苏联以黄金作为支付手段,英国同意向苏联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包括
“飓风”
战斗机和
“瓦伦丁”
坦克等。
首批交易中,英国向苏联交付了约
200
架
“飓风”
战斗机,这些战机在保卫莫斯科等战役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暂时缓解了苏联空军力量不足的困境。
与此同时,苏联也积极与美国展开接触。1941
年
9
月,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作为主要谈判代表出席。
莫洛托夫凭借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强硬的谈判策略,向美英两国详细阐述了苏联在战争中面临的物资短缺状况,明确提出对武器、弹药、车辆以及粮食等物资的迫切需求。
此次会议后,美国虽然承诺扩大对苏援助,但主要还是以《租借法案》的信贷形式为主。
随着战事的推进,德军的攻势愈发猛烈,苏联的物资消耗急剧增加,形势变得愈发严峻。
1942
年初,苏联与美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谈判。苏联派出以阿列克谢?科萨列夫为首的谈判团队,与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等进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苏联开始动用黄金大量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和粮食。
在武器装备方面,1942
年至
1943
年间,苏联通过黄金交易,从美国购入了大量先进武器。其中包括约
1。4
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如
m3“格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