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设计特点是弹道稳定、射击精度高,适合日军强调的精准射击战术。从
1906
年到
1945
年,三八式步枪的产量约
350
万支,占同期日本步
骑枪总产量
640
万支的一半以上。
它几乎是侵华战争中日军的标准配置,从关东军到派遣华中、华南的各师团均大量装备,甚至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作为主力武器使用。此外,该枪还出口至中国、俄罗斯等
6
个国家约
100
万支,中国军队曾大量仿造并使用。
九九式步枪则是
1939
年(日本纪元
2599
年)定型的改进型武器,以三八式为基础研发,口径改为
7。7x58
毫米。其弹头设计更短,命中目标后易产生翻滚,杀伤力比
6。5
毫米口径的三八式更强。
全枪长
1258
毫米,后期衍生出短步枪等型号,枪机结构沿用旋转后拉式,并借鉴了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开膛待击系统,部分早期型号还配备钢丝单脚架和对空射击标尺。九九式步枪总产量超过
260
万支,主要装备日军在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的部队
——
这些区域的作战环境更复杂,7。7
毫米弹药的停止作用更适应对抗美军等装备更精良的对手。
而在中国大陆战场,九九式的装备量相对较少,日军更多依赖三八式步枪。二战结束后,国共双方军队均缴获过部分九九式,国民党军曾将其改为
7。92
毫米口径,机匣上刻有
“改七九”
字样以适配国产弹药。
日军使用的轻机枪方面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