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北顶娘娘庙灵异事件视频 > 第4部分(第3页)

第4部分(第3页)

半年后,这对曾经让全村人羡慕的小两口,终于走到了尽头。

小文被法院断给了杨家,当时才三周岁,只好先由他娘带着。

杨老倔实在忍不住了,指着兴祥的鼻子天天骂,说不给他找回孩子就死给兴祥看!

杨李氏也急了,冲公爹说:“你先把俺宰了吧,都别活了!”

“老天爷啊!杨家咋得罪您了?”轻易不流泪的杨佃泽,坐在门前握着旱烟袋,两行热泪顺着瘦长的黄脸滚落下来……

院儿里的槐树开花了。杨李氏把兴祥的椅子和饭桌搬出来,又端出半碗鸡蛋汤。“祥啊,出来晒晒太阳,把鸡蛋汤喝了,凉了腥气。”

杨兴祥走出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到鸡蛋汤,把碗一推:“喝啥,让我死了算了。”

杨李氏一瞪眼:“又胡说!”转而哄兴祥说:“别怪小文他娘,你有病不说,脾气还这么孬,人家跟你干啥?就这点灾难,一个大男子汉就不活了?听话,把汤喝了。”

杨兴祥叹了口气,直起身子望着大娘,泪水流了下来。“人家怕传染,嫌我孬,你咋不嫌?”说着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娘,我老让你生气,你不计较,还这么疼我,亲娘又能咋样?从今天起,我叫娘了……”

杨李氏一把抱住兴祥,泪如泉涌:“孩子,你有这份心就够了。你娘走时俺许过愿,把你当亲儿子养大成人,哪有亲娘嫌弃儿子的?往后啊,还是叫大娘,别忘了你亲娘的恩,明白吗?”

兴祥点点头,母子俩相互安慰着……

太阳将近正午,又该做饭了。

大灾无情……

(十二)

1960年夏,虫灾肆虐,大雨倾盆,房屋倒塌,一场历史罕见的大灾降临。

过去两年的“人民公社大食堂”,粮食一粒不存,全部交公。今年夏粮绝产,大队仓库里的存粮也吃光了。人们领回锅碗,就靠上边拨给的救灾粮充饥。

眼看粮袋子又要变空,杨佃泽就到沙河里摸鱼、挖野菜。最后,他发现屋顶上还有几块不知哪年剩下的黑地瓜干,就拾下来碾碎,一家人喝了顿苦粘粥,不料想连吐带泻折腾了一宿。

这天,杨佃泽又领回几斤玉米,见杨李氏烧水,就帮着择野菜。

“哎,这种菜也快让人掐绝根了。”杨佃泽把一捧针状的蓬蓬菜拿到锅前,回头见掉下两根,又拣了回来。

杨李氏把菜倒进锅里,又从锅台角捧出米坛子,抓了两把玉米面洒进去。一边烧火一边对佃泽说:“过去也闹过灾荒,可哪朝哪代像今天这样,又是救灾粮又是救灾款的,虽说不多,可能活命啊!”

杨佃泽抬头看了看毛主席像,说:“解放前,虽然咱家日子比贫农雇农的好过些,可整天打仗提心吊胆,土匪还经常来祸害。虽说眼前吃不饱,可比那种日子强多了。”

“要不,俺把菩萨和毛主席一块供嘛。”杨李氏笑道。

“你这是迷信,不合上边的政策哩。”杨佃泽说。

“不合政策,可也不犯法啊!”杨李氏认真了。

“好好,愿供你供吧。”杨佃泽笑了笑,把话差开:“兴祥这次回去上班快一个月了,也该家来了。”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一些有病的老人撑不住了。

杨李氏的娘家爹李善人,一辈子行善积德,身子骨也算硬郎。可八十多岁的老人长期营养不良,儿子闯关东又不在身边,一夜睡去再没醒来。闺女和女婿捧罐打幡,把老人安葬入土。村里人说,李善人没白疼闺女一场,还得了女婿的济。老人的德也没白积,到老死一天罪也没受。

杨老倔在炕上只倒了三天,尽管杨李氏连求医带做好吃的,但仍没留住这位74岁的老人。。临终,他抓着兴祥的手再三嘱咐:“把小文接回来,别断根。好好疼你大娘,她不容易。”

出殡这天,尽管各家各户闹饥荒,可都念着老倔的好德行,轮流抬着棺材,含着泪,把老人安葬在他恋了一辈子的大沙河梨树旁边。

这天中午,刘立秋回来了,就一个人。说李大哈哈刚解放就被政府给抓了,死在监狱里。他在铁路上干活,由于灾年裁员被下放了。甭管咋样,毕竟是一块土上的乡亲。张大山派人给他修了房子,刘三婶送来一口小锅;杨李氏拿来来两个碗,还有两大瓢地瓜面。就连回来探亲的李大凤,也从小孙子嘴里省出俩鸡蛋,给这个从不喜欢的邻居送来了。

刘立秋嘴甜,千恩万谢,还不时挤出两滴泪来。人们说,也许当年他当盲流只是传说,这孩子不是挺懂事嘛?

作为村党支部委员、大队长的刘三可不这么认为,他对这位同族侄子既同情又保持着警惕,这么多年谁知他在外干过啥?

杨兴祥又给家送回一袋地瓜干,说是用他省下的粮票托人兑换的。

晚上,一家人围着小桌吃饭。杨佃泽就说,私用粮票换东西犯错误哩,让兴祥以后别这样做了。

杨李氏对兴祥说:“你的病好了,可身子骨还很弱,别光顾家,隔三差五买两个鸡蛋补补。”

杨兴祥:“瞧俺大娘,一家人吃不饱,叫俺买鸡蛋吃,能咽得下去吗?”

杨佃泽:“话不能这么说,小文他娘离婚。不就是你这病闹得吗!这回,刚又找上个媳妇来,还没过门,你想再让俺操一回心?”兴祥刚订的这门亲离娘娘庙村几里路,姑娘叫方英,小学毕业,一家人都挺满意。

杨兴祥叹了口气,低头吃饭。半晌又抬起头说:“对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