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嫂子,别忙活了,这两位解放军同志找你,是想了解一个情况。当年,你抱养兴花的经过还记得吗?”
杨李氏看了看两位军人,又看了看张大山,一时语塞……
高个军人:“哦,是这样。1941年,我们部队首长的爱人在一次战斗中被打散,当时已近临产期。后来,她在一个老乡家生下孩子,为了躲避敌人追查、尽快找到队伍,她忍痛把孩子放到你村大沙河路边树下……”
杨李氏听着听着,泪就下来了,“孩子有啥记号吗?”
高个军人:“一块蓝白色染花布包裹,上边绣着红字“小花”。”
杨李氏泪如泉涌,直愣愣地坐在凳子上,再也不肯说话。
两位军人给张大山递个眼色,辞别离去。
母亲的微笑
(二十一)
杨佃泽一家吃罢晚饭,都围拢在兴花屋里。
“嫂子,快开门,我是大山。”院外传来叩门声。
小文把门打开,张大山和一位50岁左右的女军人走进屋来。
“嫂子,这是兴花她妈,今天刚到……”张大山一语未了,女军人抢先一步抓住了杨李氏的手。
“大姐,原来是你啊!”女军人的眼睛湿润了。
“你是……”杨李氏擦擦泪眼,上下打量着。
“在娘娘庙里,我给你讲课,还想给你取名字。”
“噢,女八路同志,想起来了。” 杨李氏破涕为笑,拉起女军人就往兴花屋里走:“兴花,快,快……”
兴花从炕上坐起来,一时不知说啥好。
女军人镇静下来,望着眼前这个农村俊丫头。哦,好象在哪见过似的……
杨李氏看看兴花,再看看女军人的眼神。唉,这种眼神只有母亲才有,只有幸福突然降临时才会出现啊!
兴花的嘴角动了两下,突然一甩头,拉起被子面朝里,“哇”一声哭了出来……
女军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杨李氏递过毛巾,说:“她妈,咱先到外间说话吧。”
女军人来到堂屋擦干泪,就把当年的情形细说一遍。原来,放好兴花,她本想亲眼看到有人抱走,可眼看就要天亮,只好含泪离去。全国解放后,她和丈夫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被派往福建,后又调到北京。“*”一开始,夫妻俩被打成“军内走资派”接受审查,年前刚被解放……
杨李氏抓着女军人的手,说这些年你也不容易。
女军人看看张大山,对杨李氏说:“大姐,你们的情况主任都告诉了我,你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要相信党,谁是谁非早晚会弄明白的,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杨李氏点点头,说:“再去看看孩子吧。”
女军人朝内屋看一眼,说天不早了,县武装部和民政局的同志还等着,我明天再来。
杨兴花躺在炕上,不停的抽噎着。
杨李氏坐在兴花身旁,流着泪说:“花儿啊,去吧。这些年跟着爹娘吃不好穿不上,找个对象也嫌咱成份不好。这下好了,你爸你妈都是革命军人,总算熬出来了。”
杨兴花:“娘,别说了,跟着你再苦再累俺愿意。革命军人咋了?这么多年干嘛去了,现在找来了,没门!”
杨李氏:“孩子,别这样说。这些年,他们也有难处。当初娘抱你回来,不就是想把你拉巴成人吗?现在你成人了,亲娘也找到了,娘的心愿也了了。”
杨兴花:“你和爹都老了,俺不能扔下你们不管。”
杨李氏:“傻孩子,往后你不会来看娘吗?快起来拾掇拾掇,跟你妈走吧。”
一辆绿色吉普车停在大街上。
杨李氏拉着女军人和兴花的手,向车前走去。杨佃泽带领全家紧随其后。
“大姐啊,回去吧,我会让兴花常来看你的。”女军人含泪向一家人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