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八卦论坛里出现了一个新帖子——《理性讨论,康熙的真爱到底是谁?》
帖子出现不到半小时,已经涌进了很多八卦党盖楼。
“不是,这个话题怎么又出来了?都是老生常谈了,还能不能有点儿新意?”
“楼上,之所以成为老生常谈不就是因为爱扒的人多?”
“蹭热度不要太明显。”
“1L,你不爱看可以当没看见,我们就爱扒这个怎么了?”
“行了行了,能不能不要歪楼,回到正题赶快开八啊,这楼到底干啥的?”
“+1”
“+1”
“虽然我也喜欢扒这个,不过说实话这答案确实没什么好讨论的。康熙的真爱肯定是孝襄仁皇后乌雅氏啊!论坛里都扒了多少遍了。”
“+1”
“+10086!”
“怎么就盖棺定论了?谁给你盖了正确答案的章了吗?‘孝襄真爱论’那还不都是论坛里吹的,康熙自己可没这么说。”
“就是,一说这事儿就只提孝襄,怎么没人说孝诚?那才是康熙的原配皇后好不好?”
“而且人家本来叫仁孝,多好的谥号,她死之后康熙几乎是月月都要跑到停灵的巩华城祭奠,立了孝昭都没断了他往巩华城跑,还有理亲王,才丁点儿大就被立为太子……”
后面洋洋洒洒一口气说了好些,一看这位就是坚定的原配党。
不过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毕竟论坛里大多数人还是站康熙X孝襄的。
“楼上,你也知道那是理亲王,要是仁孝真是康熙真爱,那他还能变成理亲王?”
“咱这帖子是讨论真爱,扯什么原配不原配的也太好笑了。就不说孝诚背后牵扯着多少前朝的事儿了,决定立她为后的是孝庄文皇后,康熙那会儿才十一,要什么没什么,你猜他说了算不算?这皇后都不是照他自己的意愿立的,孝诚和后面的孝昭一样,完全都是政治联姻,大家互相利用,各取所需,说什么爱不爱的。要是按照婚事背景讨论真爱,我看这桩婚事里最真爱的是孝庄和索尼还差不多。”
“楼上哈哈哈,孝庄和索尼是真爱,没毛病……”
“我也不认同孝诚是真爱,要从谥号上论,一开始康熙给她定为仁孝的时候他还正用着赫舍里家呢,后来太子废了,赫舍里家也倒了,还不是改回来了。”
“用谥号讨论真爱也太不科学了,那都是礼部拟定,皇帝圈的,都是些美谥,能代表什么啊?论谥号,我觉得孝昭的谥号还最好听呢。”
“谥号多少也能代表一些吧,前两个不知道,但《康熙起居注》里有明确记载,孝襄的谥号是她崩逝后康熙亲自给她定的。《谥法》里讲: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皇后的谥号一般都是夸皇后的美德和品质如何,而‘襄’这个字,一般都是表赞有大德于天下的君主用的,皇后用这个字做谥号的很少。康熙能选这个字给乌雅氏,可见在他心里,乌雅氏的地位和他这个君王是平等的,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孝襄也的确配得上这个谥号啊,她帮康熙干了好多事吧,据说当时修路、组织使团出使、造船、造玻璃、和西方学习都是她提的,听说她还负责打理内务府,现在考据出来好多内务府折子上留下的字迹都不是康熙的,而是孝襄的,她是掌实权的。”
“就凭这个,我只认她是康熙真爱!谁说也没用!”
“+1”
“+1”
“掌权这个确实没得说,太牛了,康熙也太信她了,好像是孝襄还没封后的时候就把权力给她了。”
“+10086”
“艾玛,可算是有人说到正题上了,这楼明明是讨论康熙真爱,扯什么孝诚孝昭。我还把话就放这儿了,康熙的真爱就是孝襄!史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记着那么多事儿,都当看不见是吧?”
“同楼上,要论考据谁怕谁,康熙给孝诚才干了几件事?除了面上那些政治需要,还有什么是给她本人干的吗?根本没有。但你看他为孝襄做了多少事?翻出史书来看看,数都数不清。”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话彻底将本楼的主题引到了孝襄皇后的身上,无数孝襄粉一拥而上,开始历数官配康熙X孝襄为什么那么好磕。
“别的先不说,先说孝襄的家世,一个包衣女子,小选进的宫,身后什么势力也没有,结果最后却被康熙立为皇后,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的确,康熙这个人的性格史书上都有分析,极其理智顾大局,能将个人情感完全摒弃在政治之外的一个人。他后宫好多妃子进宫都是有政治考量的,包括有些人说‘宜妃’早期多么得宠,无子封嫔什么的,人家宜妃家里掌管着整个盛京内务府好不好,她爹是康熙心腹,她入宫那根本就是内定的。”
“这个分析我也看到过,要说康熙当时封四妃,背景最浅,完全因为宠爱封的,还真得是孝襄。”
“怎么没人提荣妃,我觉得……”
“这正说孝襄呢,楼上别歪楼行不行。”
接着这个话题,又有很多网友开始考据孝襄皇后的家世背景和晋升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