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珍道:“你有什么底细怕人知道的么?”
李豪道:“倒不是怕人知道,每个人多多少少总有一些不愿让人知道的稳私,一再逼问是会引人不快的。”
再傻的人也不会不懂这一句,何况解玉珍是个聪明姑娘,她道:“好了,好的,我不问,不闲聊,不说话,总行了吧!”
她一催坐骑,超越李豪往前去了。
不知道李豪知道不知道,“漠南”解家是块响当当的招牌,解家这个宝贝女儿,自小在娇宠中长大。
儿子不争气,做女儿的就更受宠爱,一向是心高气傲,眼高于顶,从没有人给她气受,也从没有人敢。
今天她碰上了一个,怪的是她居然都忍了,都受了。
都忍了也好,都受了也好,不知道是“泥人也有个土性”还是怎么,这一路往前,解姑娘玉珍就真没再说话。
偏巧,她碰上的这位,也是个你不说话,我不开口的人儿,耳根子又清静,正是李豪求之不得的,还是李豪不愿别人盘查他的底细?
这就只有李豪自己才知道了。
一直到日落西山,暮色初垂,解玉珍才打破了沉默,脸色并不难看,可是话声带点没好气:“该歇息了吧!”
李豪也开了口,语气也还是那么淡淡的:“我骑的是姑娘的马,姑娘要是认为该休息了,那就只好歇息了。”
对个这么说话的姑娘,也真有他这么样说话的人。
解玉珍没再说话,当即拉偏马头往一边行去,一边不远的地方,对着一处长城的缺口,有座土砖建造的屋子。
占地还不小,只是经过长年的风沙摧残,塌了好几处,门跟窗户早就没了,只剩下一个大框,跟两三个小框子,地方不怎么样,但,在这儿,绝对是一个避风沙,挡夜来寒气的好地方。
李豪牵马跟了过去。
到了那座土屋前,解玉珍翻身下马,就要把缰绳往门口石块上拴。
李豪下了马,道:“姑娘生长在‘漠南’,不会不知道,这一大片地上,白天一眼望去,什么都看不见,可是到了夜晚,要什么有什么?”
解玉珍没再往石块上拴缰绳,她从马鞍旁的革囊里摸出了一块黄黄的,石头也似的东西,扬手扔进了土屋。
转眼间,土屋里爬出了不少蝎子,甚至还有两条蛇。
李豪知道,解玉珍刚才丢进土屋的是硫黄,这东西跟雄黄一样能驱除毒物。
有时候效果甚至比硫黄还要好,沙漠里毒物不少,而且毒性相当烈,在沙漠里走动,身上非带这种辟毒的东西不可,否则不小心被毒物咬上一口,那是无药可救的。
李豪道:“姑娘老经验,想必经常出门。”
解玉珍道:“当然了,我有那么样一个哥哥,我爹信不过他,凡是有事都得我往外跑。”
这就难怪她现在要长途跋涉的上“热河”去了。
说完了话,解玉珍牵着坐骑走向土屋门。
李豪没再说话,也拉坐骑走了过去。
进了土屋看,地上一层黄沙,铺得平坦而且十分干净均匀,那块硫黄,就在土屋中央沙地上。
这倒好,省得再打扫了,拴好了坐骑,解玉珍往鞍旁带的包袱行囊里,取出了些马料,扔在地上喂两匹坐骑,然后又拿出几床毯子,分给李豪两床,道:“铺盖都在这儿了。”
最后她又把那块硫黄捏碎洒在土屋四周墙边,又道:“我出去一下,等我回来再吃干粮。”
她出去了。
李豪当然知道她干什么去了。
一个姑娘家,怎么这样。
生长在这一带,尤其是牧场里长成,牲口群里讨生活的姑娘家,可不就是这个样,何况如今又是在出远门的半路,长城边上的一片黄沙地上。
望着解玉珍熟练的动作,一付老出远门的老经验样,李豪心里不免有些感触,这要是在内地的一般人家,可不正是待字闺中,勤习女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什么都不用操心的时候了。
想想,这都是命,自己书香门第一个大家,要不是经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变故,如今不也正是闭门读书,过着安宁舒适日子的时候,何至于家破人亡,骨肉离散!
正想着,解玉珍从外头进来了,神色里多少带些难为情,过去拉坐骑鞍旁的行囊里取出干粮、水壶,过来就在沙地上坐下,把干粮分给李豪,道:“出远门带不了什么好东西,将就着吃吧。”
李豪自从刚才那一阵想之后,已不想在态度上再对解玉珍不友善了,道:“姑娘以为马骠子日常是怎么吃的,都吃些什么?”
不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马骠子大部份的日子都在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