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役中的功臣汪直和王越,朱见深更是毫不吝啬封赏。
王越因功被封为威宁伯,是大明仅有的三位以军功封爵的文臣。
(另外两人是王骥和王守仁)
汪直已经做到了宦官的顶点,封无可封。
朱见深干脆直接把他的俸禄直接调到最高,每年三百石。
足见朱见深对他的宠爱。”
朱元璋连连颔首:“不多,不多。”
让朱元璋能够说出这种话,可见他对汪直的战绩也是颇为认可。
或许跟开国元勋比,汪直的战绩不值一提。
但是放在多事之秋的大明中期,汪直的大胜等于给朝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区区三百石的俸禄又能算得了什么?
“打退鞑靼之后,汪直和王越被朱见深留在了大同驻守。
期间朝中文官不断向朱见深上疏,言汪直在军中敛财,且放任士卒欺压百姓。
朱见深却都压下不予处置。”
朱元璋蹙眉不已。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若汪直真是如此,那该处罚的也得处罚。
否则置朝廷律法于何处?
“小天,此事确为真否?”
朱元璋谨慎起见,还是向任小天出言询问。
任小天沉吟道:“放任士卒欺压百姓,这当是无稽之谈。
即便是汪直首肯,王越也不会放任不管。
但要说汪直敛财。。。倒也不算是中伤他了。
男人所爱本不过钱权酒色。
汪直非圣人,且又为宦官。
权力他已经有了,酒色于他无用。
那也只剩钱这一方面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
他所痛恨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贪官。
没想到汪直也不能免俗。
任小天出言劝道:“叔啊,您的脾气别这么大。
您想啊,汪直不过是个宦官。
就算是敛了财,他又没有后人和家人。
又能留给谁呢?
左不过死后还是纳入国库之中。
顶多算是汪直暂时代为保管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