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眼中露出羡慕之色。
他常年困在宫中,除了兄弟,也只有少量亲戚,比如韦达的儿子,或毛信儿子这样的重臣子弟会入宫和他玩,这也是朱高煦有意的安排下,不然他认识的人会更少。
毛真九岁前都没有进过宫,后来朱高煦打算安排儿子外出,需要人陪同,这才选了毛信儿子,让毛真经常入宫,陪儿子玩玩,认识一下。
两人入坐了一刻钟左右,大殿里越来越吵,人也越来越多,大伙都开始知道找位置坐了。
这时有个老师模样进来了。
“肃静。”老师拿着一根棍子,重重敲了下桌子,少年们对老师还有点害怕,很快安静下来。
“我问下,有没有以前没上过学的,不识字的,或者只识少量字的?举手。”
这是大明小学第一期学生,所以不识字的肯定有。
果然,现场刷刷刷,举起有一大半,倒是那几个女生,居然都识字。
老师立马道“来来来,举手的,拿着自己的书,到隔壁班去,从后门出去,往东拐。”
班里立刻少了一大半,那齐少爷的跟班几乎全走了,身边就留下两个。
“你们等会。”老师说了声就离开大殿。
不一会,带回二十个左右的少年,应该是其他班的,年纪大概在十岁和十二岁左右,全部都以前就读过书。
这样他们凑成一个新班。
老师说,他们是杭州小学四年级班,全班共五十二人,他是班主任,姓段,大伙可以叫他段先生,也可以叫他段老师。
段先生主讲论语,但今天上午好像没他的课,首先他是点名,让全班自我介绍下,说个名字就行。
全班轮流介绍,秦汉和赵真知道那齐少叫齐大雄,齐大雄也记着他俩的名字。
段先生又道,班上要选个班长,一个副班长,给大家一天时间,明天下午,想当班长的主动申请,全班同学投票,得票多则为班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班长副班长负责管理全班,且免除所有费用。
现在上学费用才一天五文,一个月一百五十文,非常低,可能免也是好事啊。
班里很多同学都喧闹起来。
段先生又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基本都是不能吵架,打架之类的,要遵师重道,好好上学之类的,然后又说要多学儒家经典,学校只教论语,你们课后,可以请家教,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
言语间,好像对学校只教论语不爽,但也没有明确说出来。
秦汉虽然年纪还小,见过的世面也不多,但很快听懂了。
他不由低头,小声道“段先生好像对我父亲的小学制度不赞成?”
赵真不由高看他一眼,点头道“上千年的习惯,一时间不容易改过来。”
他心想,我听父亲(毛信)说过,陛下原本想连论语都不想放,但就是因为担心上千年习惯,天下读书人又反对,没人肯出来教书,所以才放进去。
等大学建好后,十年二十年后,这些儒家学说,早晚被踢掉。
秦汉则心想,父亲让他多体察民心民情,现在就切身感受到了。
“朝廷现在无人可用,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班这些同学们成长起来,以前那些读书人,都要被替换掉。”赵真低声道“他们神气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