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男也是个狠人,求大哥派人到这二十县去查一查,至少要知道儿子在哪吧?
孙亨没办法,只能答应下来,不过心里苦啊,有的地方在大员,有的大旧港,这事不好办啊。
洪熙四年三月,皇子们陆续离宫,韦沫儿哭天抢地的,她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也要出去?
刚开始朝中也没什么人知道,毕竟绝大部份人都没见过这些皇子们。
到五月时,终于有消息传出来,陛下最大的几个孩子都离宫了,但没人知道他们去哪。
朝臣们哗然,有人以社稷之重来劝皇帝。
朱高煦大怒“朕才几岁?朕至少还能再活五十年,你这么想投靠新皇帝了?”
大臣们顿时不敢出声。
五月份沈济归来,教育科技部正式登场,内阁成员又多了一人。
朱高煦的商业部也万事俱备,差不多要形成了。
——
时间回到三月的杭州。
初六上午,御街上一波人往北而去。
这是以前南宋皇城所在的街道,往北就是南宋皇城遗址。
前年杭州府把府学一拆为二,分小学和中学,当时的知府正是李友直,他办好这件事后,就迁工部为侍郎,接着随盛庸东征东本,回来后,迁浙江左布政使。
今天是小学新学期开学。
在皇帝教育科技部方案没出来之前,杭州小学和中学和以前规则相似,上学是要花钱的。
所以学生也不多。
今年实行新政,今天第一天报名,御街上人流如潮,城中很多普通百姓也带着孩子们来报名了。
朱高煦长子朱瞻壑化名秦汉,正和一个同龄人站一起,好奇的打量四周。
秦汉长的像父亲,身材有点高大,十一岁的小孩子里,他比较明显,身边同岁的毛信儿子毛真化名赵真,比他矮了半个头。
两人父亲都在身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汉父亲叫秦永学,原杭州府萧山县县尉,这次调任仁和县为县尉。
秦永学不知道秦汉是皇帝长子。
只知道学校现在不包住,杭州府外的人,想进来读书没地方住。
而秦家是商人,给了他一笔银子,以他儿子名义住在他家,在杭州读书。
秦永学理解商人,商人们想迫切改变身份,借着皇帝支持商业,让儿子读书,将来可以当官。
每年有五百两银子,这买卖太划算,秦永学暗暗的想着。
“父亲,今天人真多啊。”秦汉这时道。
秦永学微笑转过头,儿子秦汉也懂礼貌,他也比较喜欢。
“早知晚点来了,听说报名有七天时间。”
“婉儿妹妹呢?”秦汉说的是秦永学亲生女儿。
秦永学愣了下,然后摇头“男女授受不轻,小学男女在一起,婉儿暂时还在家,为父可以亲自教。”
秦永学这种想法的现在很多,所以学校里一眼看去,大部份都是男生,只有极少数女生。
如果是女生,肯定是商人女儿居多。
因为商人们认为女子读书有点用,将来可以做生意,其他普通百姓,不觉的女人读书有啥用?要么就是嫁个官宦家。
赵真父亲是当地一个锦衣卫总旗,住秦永学家隔壁。
秦永学肯定想不到,人家锦衣卫故意住他家隔壁的。
秦永学还不喜欢锦衣卫,但能认识个锦衣卫,还是能接受的,说不定将来有事求到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