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所有人坐好后,朱高煦看了圈,缓缓道:“朕要正式成立内阁,用来管理我大明皇朝。”
众人齐齐一愣,怎么着,以前的内阁不是内阁。
随着宦官们把资料发到他们手上,众人看的震惊无比。
内阁成员有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杨士奇,杨荣、杨溥、黄福,毛信,共十七人,为单数。
首辅黄福,次辅侯海、杨溥。
众人不解皇帝何意。
皇帝道“以后朝廷诸事,主要由你们先处理。”
朱高煦只要抓好财权和人事权就行,所以决定再次放权,而官员们,也很喜欢皇帝放权。
以后朝廷朝会,由首辅主持,文武百官,有任何事情,向内阁汇报,皇帝在的话,就先旁听,皇帝不在,朝廷照常运行。
明朝历史上,一个嘉靖,一个万历,两人加起来将近当了一百年皇帝,整个明朝才两百多年,这两货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有一大半时间不上朝,明朝照样运转的很好。
所以朱高煦已经开始为偷懒做准备了。
“启奏陛下,内阁如何处理?”黄福也是莫名奇妙,他突然成了首辅,然后突然要处理国家大事,他当然在知道自己是交趾表现的很好,才让皇帝看重,但这太突然了。
“朝中凡是要用到钱的,一万两以下,户部尚书可以决定,一万以上到五万两的,由首辅与两位次辅及户部尚书四人商议决定,只要有两人同意即可(但这两人里,要么有首辅,要么有户部尚书,如果只有两次辅同意,就不行。)。”
“十万两以内的,由内阁诸人商讨决定,有十人以上同意即可。”
众人面面相觑,相互看着对方,很快,好多人脸上和眼神中露出狂喜之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这真是放权了。
“七品及以下文官,由吏部自己内部任免调动,凡新任官员,都准备一份名单和履历,还有家庭背景,老师同窗的资料,递上华盖殿(指皇帝)”
刷,诸多官员听一这里同时抬头,看向新吏部尚书钱常,这下牛逼上天了,七品及以下是大明官员最多的一批,钱常能独自做主,权势要涛天了。
皇帝立刻道“吏部也不是尚书一个人说了算,朝廷有朝廷考核标准,如果吏部自己任命的官员干的不好,就要追责。”
诸官俱动容。
“七品以上到四品,由吏部上报内阁,内阁讨论决定升免任职,如与不同意见,投票决定。”
“首辅为五票,次辅为两票,你们十七个人,加起来一共二十三票,得票数最高者,且总票数要超过十票才算赢,如果没有人超过十票,就要报到朕这里来决定。”
这个方案里,首辅一个人占了五票,所以只要首辅想任免或升职一个官员,他已经掌握了主动,如果能说服两位次辅,基本就很稳。
朱高煦考虑到内阁主要由汉王系和永乐系组成,黄福一直在交趾,和永乐系,汉王系都不熟,必要的时候,需要一锤定音。
因为现在汉王系的肯定都会支持黄福。
“四品以上,由吏部报华盖殿,由朕决定。”
接着皇帝又道“前面指的所有品级官员,不包括主官,即县令,知府,各部门主官(比如地方盐课提举司、税务司、海关司等),最后都要报华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