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搁以前,解缙多半当面喷他,你爱说不说,老子就站这。
不过最近他受了一些挫折,估计也有点反省,他犹豫了下,往后退了几步。
两人走到远离人群的角落。
“陛下可能要迁都。”黄淮小声道。
“。。”解缙愣了下,一时不明白黄淮什么意思。
黄淮又道:“若有人提起,你可不要反对了。”
解缙这人脑子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听完后,果断问:“北平皇城还在修建中,陛下怎么可能这么快决定迁都?”
黄淮像看白痴一样看着解缙,这人才华是有的,政制知商真是负数。
他低头小声道:“朝廷在三省皆是大败,陛下可能想回北平。”
朱棣大概觉的南京不安全,叛军已经进入湖广,并占据四川,加上福建也在叛军手上,叛军已经随时可以从几个方向攻向南京。
但朱棣不可能现在就逃向北平啊,所以他得找个借口,比如迁都。
解缙大声道:“朝廷虽然在三省败了,但还有百万大军,陛下怎么会迁都?”
刷,远处很多官员看过来,一个个竖起耳朵。
得了,伱个傻子二货,黄淮本来看着自己在和他当考官时,合作的还算不错,好心提醒下,没想到解缙就是个二货。
他当下不再出声,后退几步,远离了解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多时,皇城宫门开了,众大臣按顺序来到奉天门。
等文武大臣们按位置站好,侯显高声喝道,陛下驾到。
朱棣阴沉着脸来到现场,群臣先跪下三呼万岁,一套流程走下来后,又纷纷起身。
侯显这时又叫,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他话音刚落,杨士奇站了出来,臣有本奏。
朱棣装模作样的问,你说。
杨士奇道北平是龙兴之地,距离边关长城极近,朝廷可以有效的调动和管理边军,抵抗外敌,且天子守国门,可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
至于这个危机是指蒙元残余势力,还是朱高煦,那就不明说了。
杨士奇开口之后,杨荣,胡俨等纷纷表态赞同。
但各部尚书大部份都沉默不语。
朱棣上台后,亲近内阁成员,很多大事都与他们商量,反而六部尚书像个办事员,大伙自然不愿多说。
大殿里安静了片刻,朱棣也没有表态。
不一会,人群中有人站了出来:“朝廷正在用兵之际,而陛下肇建北京,焦劳圣虑,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官蚕食,耗费国储,还请陛下三思。”
这话说的极为之重,刷,当时朱棣的脸就通红,他涨红脸瞪着眼睛看过去,恼羞成怒。
但是朱棣也没说什么,继续坐在当场。
众大臣纷纷扭头,我去,原来是邹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