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监狱里的犯人总是打架、抢其他犯人的东西,一些有钱有势的老大拉帮结伙、争夺地盘,或者身强体壮的犯人欺负弱小者等。
其实,这是对监狱里的真实情况不了解。
在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生活困难,资源困乏的时代,这类事情时有生,但也并非普遍。
近些年来,这类事情甚少生。
其原因,一是狱方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二是犯人自己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三是监狱在犯人伙食等生活条件上的大幅改善。
象以前那种犯人吃不饱的现象,几乎很少生。许多家庭比较富裕的犯人,几乎就不吃监狱给的饭菜,而是自己从狱内市买着吃。
最主要的一点原因,还是狱方对犯人实行的考核机制。
考核的最基本制度,是以分计奖。
就是把犯人的改造表现分成思想、学习、劳动、遵规守纪四个方面,列出一些细项计分。
达到要求的,就加上相应的分数,达不到标准的,就扣分或者是不加分。分数的多少直接和减刑的幅度挂钩。
这种加分属于日常考核,其他的还有表扬、嘉奖、记大功、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省级改造积极分子等,各地监狱名目不一,但其本质属性大同小异。
这些措施,构成了行政奖励的基本内容。
行政奖励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给与刑事奖励——减刑。
与此相反,扣分,警告、禁闭、记过等,就是行政惩罚措施。严重的,象脱逃、行凶等构成犯罪的,就要受到刑事惩罚——加刑。
这种考核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一是在对犯人的考核上,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人治色彩。
二是大大加强了公平性。
以前,许多犯人没有减刑机会,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的事儿比比皆是。
现在,每个人都有减刑机会,只要达到标准,不用托关系、找门路,也可以减刑。
三是改造秩序大大好转。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公然挑战监管秩序。
当然,违纪的犯人也仍然有。在考核上也有许多内幕、猫腻和操作空间,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犯人之间打架、口角之类的事儿,偶尔也会生。其原因,与法外世界的原因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公然抢东西的事儿,几乎不会生。恃强凌弱的事儿,不是没有,但也不多。
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的事儿,也时常生。但大多都以文斗而不是武斗的方式进行。
所谓文斗,就是搜集对方的违纪行为,或者设计陷害对方,借政府之手打击对手。
类似老大之类的人物也有,但一般都比较避讳这个称呼,为的是不与牢头狱霸扯上关系。
老大和老大之间,大多彼此之间互相给面子甚至互相帮助。即使有什么不和,一般也不会公然撕破脸皮。
之所以如此,一是怕其他犯人们笑话,二是监狱就那么大个地方,谁的阵营也不是铁板一块,彼此争斗太过,两败俱伤,从成本、利益等各方面,都不划算。
至于电影里说的,在监狱里争夺地盘、赌拳、火拼之类的情节,在楚国的监狱里,则几近天方夜谭。
警察对犯人的管理,也基本上以教育、考核的手段为主。打骂犯人的情况,以前时有生。现在也不是没有,但是不多。
总之,现在的监狱,犯人和犯人之间,警察和犯人之间,暴力的色彩很少。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和平改造”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