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罗都谨慎地选择行军路线,但是他还是被得胜回师的林圣武包围了。
号称萨马尔第一勇士的罗都和第一精锐的三万铁骑,历来在草原上横行无忌,未逢敌手。
但是,在林圣武的军队面前,很快就军心动摇。在几次拼死突围无效后,罗都请求谈判,但被拒绝,请求投降,也被拒绝。
鉴于罗都军屠杀兴阳3o万平民的滔天罪行,林圣武下令不留俘虏,斩尽杀绝。
很快,罗都的三万铁骑就被杀光,由于尸体太多,就挖了一个巨坑,埋在一起,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罗都坟。
这边战事一结束,新皇的谕旨就到了,废林圣武的太子封号,除去天下兵马大元帅衔、交出兵符,军队就地驻扎,着林圣武带西门海岸及仁、义、礼、智、信五将军回兴阳进宫觐见,并接回玉秋容等家眷。
此时,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按照西门海岸和五位将军的意见,此时应该一鼓作气,攻入兴阳,拿下弑君弑父的林圣文,铲除助纣为虐的宜贵妃和一些皇族、贵族和贪官污吏,由林圣武即位,重整朝纲,励精图治,振兴麒麟国。
即使玉秋容等太子家眷在他们手中,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林圣文也不敢胡来。
以林圣武此时一举灭了萨马尔,一血百年耻辱的巨大功劳和平时的民望,定被林圣文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林圣文此道旨意,用意已经非常明显。此时双方已经势同水火,你死我活,当断不断,必反受其乱。
林圣武虽然宅心仁厚,倒也不是傻瓜。他也清楚,林圣文和宜贵妃不会放过他,此去必是有去无回,将他和西门海岸及五位将军一网打尽。
惟其如此,他们方才心安。
若是按照西门海岸的建议,以他手中的虎狼之师,挟全胜萨马尔的余威,拿下林圣文,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那样一来,一场内战就不可避免的了。
不仅兄弟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便是天下百姓,也将陷入生灵涂炭之中。自己也将陷入不仁不义之中。
这些想法,自然是莫林思科的猜想之词,不过,据后来的事实来看,虽是猜测,却也离事实相去不远。
林圣武带兵回京,大军驻扎城外。他把西门海岸和五位将军留在军中,连一个卫士都没带,孤身进宫了。
林圣武和林圣文兄弟两个到底谈了些什么,莫林思科的书中也没有记载。
只是说,一天之后,几个太监和林圣武回到城外军中,并且带回了玉秋容等太子家眷。但家眷们被御林军严密看护着,在城门口等着,没有一起回到军中。
林圣武回到军营,召集将领们开会,宣布了他的决定:他已经与新皇达成了协议,和平解决这场宫廷变故。
林圣文交回太子家眷,由西门海岸和五位将军带一万人马护送,远赴海外,自谋出路,今后不得返回麒麟国。
他自己暂留兴阳,待父皇安葬大典后,再前去与他们会合。
新皇答应,林圣武手下兵马去留随意,愿意留下的,听从改编,不愿留下的,给资遣散,解甲归田。
虽然太子如此说,但是,西门海岸和五位将军都认为,这只是林圣文的一个圈套。他是军队不会放过林圣武的。
他们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列举出各种证据,但是,林圣武就是不为所动。
西门海岸见太子心意已决,知道事已至此,难以再让太子改变主意,也就不再多言。
他知道,太子让他们护送家眷远赴海外,实际上也是帮他们安排一条活路,太子交出兵权后,除非他们举兵谋反,否则,新皇早晚不会放过他们。
有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在身边,林圣文睡觉都不会安稳。
太子既然已经心灰意冷,不愿意自家兄弟反目,他们也就只能听从主子的安排了。
林圣武安排已定,回到城门,接回了家眷,交给了五位将军,又单独找西门海岸交代一番。然后拔剑自杀了。
玉秋容等几位太子妃制止不及,虽悲痛欲绝,但很快被五位将军强行带回军营。
此时,太监颁布圣旨:废太子林圣武抗旨带兵进京,图谋不轨,赐令自尽。
其虽不敬,但心有所悔。朕念先皇之恩,体恤天下,宽大为怀。赦废太子麾下下所有将士之罪,永不追究。
废太子家眷一体人等一并赦免,来去自由。
五位将军见主公自杀,就要召集兵马造反,在西门海岸力劝之下,总算安抚下来。带着一万人马,拉上林圣武尸体,开始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