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说:“何止呢?夫君说,现在南洋四城,就数庆春城发展的最快,不但城市都建设好了,还因为居民多,又开始建设三个卫城了。等到我们到了南洋,说不定庆春城的卫城都建好了呢。可惜,我们的天水城自己的城市还没有建设好呢。不过,夫君说的时候,还说,这一段时间,他不在南洋,就把天水城的事务都交给文蕙打理。文蕙现在一个人管理两个城市,还要管着四城事务。真是能干。夫君还说,只要这个城市给文蕙打理半年,她一定能把城市管理的好好的。这样,我们过去,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省事多了。”
卓氏皱了一下眉头说:“小姑子这么能干,你能想处好吗?”
梅英笑着说:“人家家里小姑子和嫂子不和,大多是因为,小姑子要的东西,嫂子不舍得给,怕花钱。可是我们家哪里有这样的事情?文蕙人家都不花家里的钱,再说了,就算是花了家里的钱,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在乎一个姑娘家花钱吗?供不起吗?还有,我们家的钱又不是我夫君一个人的,还有大哥呢,大哥都不在乎,我们在乎什么。更何况人家文蕙还不花家里的钱呢。对了,以前,皇上就说了,文蕙是大楚最有钱的姑娘。”
卓氏笑了说:“我怎么忘记,你们家和别人家不同了。”
梅英笑着说:“这些都不说,你看,我还没有见过文蕙,还没有嫁到她家,她就已经先给我添妆了,嫂子难道不知道她送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齐全,多么周到吗?”
卓氏怎么会不知道,说:“怎么能不知道,我们三个那个时候,还不停的感叹,你真是好运,嫂子,小姑子,给你添妆,可见,以后一定能想处好的。”
冯氏说:“想当年,我们吃过的亏,大妹妹你大概是不用吃了。”
卓氏和华氏都点点头。梅英说:“恩,我也觉得很幸运。不过,他们家真的和别人家不一样啊。”
卓氏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梅英说:“这刚刚成亲,婆婆就派人来说,不用伺候她,不用和她一起吃饭,也可以一起吃饭,就是吃饭,也不用站着给她布菜,一起坐着吃就行了。”
华氏说:“可怜,我到现在还在伺候婆婆,每次吃饭,都是婆婆吃完,我才能去吃。有时候,饭菜都冷了。”
卓氏和冯氏说:“谁不是这样?陈夫人真是会体恤媳妇。”
梅英甜甜的笑了说:“这些还不说,他家还有更奇怪的呢。”
冯氏问:“还有什么奇怪?”
梅英说:“他们家如果没有事情,吃饭后,要一家人一起商议家里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说一些外面的事情。像这些事情一般都是爷们在书房商议的,可是他们家就在婆婆的上房商议,这已经很让人奇怪了,还有更奇怪的,就是让女人也参与商议。我是不敢吭声的。可是婆婆不时发表意见,公公和夫君都很尊重婆婆的意见呢。”
卓氏想了想说:“以前,陈夫人就多次说过,让你跟你大嫂学习,以后可能要让你管理天水城。可见,他们家习惯女人管理事情的。”
梅英说:“大嫂管理新光城,那是因为大哥要忙着倭国的事务,大多数都在倭国呢,哪里能管得了夷洲岛的新光城啊。可是我家夫君就在天水城啊,哪里还用的着我管理。我管理好内宅事情就行了。”…
卓氏点头说:“是啊。不过,你嫁过去,不能想着我们家的规矩怎么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到了他家,就要按照他家的规矩过日子。你婆婆让你向大嫂学习,你就多学习,多帮帮姑爷,以后少让姑爷操点心,也算是对得起你婆婆一片爱护你的心意了。”
梅英点点头。心里想着,婆婆待她还真是好。
冯氏突然说:“有些富贵家庭,不缺钱,也不缺产业,可是家里人丁少,心疼儿子,就娶个能干的媳妇,替儿子做事情,这样能让儿子歇着。”
大家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冯氏。冯氏有些怯怯的问:“怎么了?我只是说有些家庭,并不是说陈家啊。”
梅英被冯氏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是,陈家真的没有妾。我公公和婆婆的感情很好,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很年轻,都是盛年,其实再多生几个都没有问题。可是,陈家只有夫君他们三个。这样的情况下,对儿女看重一些也是可能的。”
卓氏想了一下说:“那倒是不一定。你看,要是他们娶你回来是为了不让姑爷干活,那他们怎么舍得把没有出阁的小女儿送到南洋去开疆拓土了?”
这么一说也对。
梅英想了一下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夫君对我好。公婆对我也好。对我们梅家都好。那我还有什么说的?只要是我所能,都贡献给陈家了。”
卓氏笑着说:“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别说他们对你好,就是对你不好,你嫁了人了,就是人家的人,要时时处处为人家家里着想啊。”
梅英红着脸,点点头。
晚上,梅英跟着陈文麟一起坐着马车回家,心里非常的甜蜜。自己太幸运了,成为了陈文麟的妻子,成为了陈家的儿媳妇,未来应该会有很多的好日子等着她去过吧。(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新城
陈文麟和梅英在京城过了一个月的逍遥日子。不过,这一个月也不是全然闲着。梅英每天要跟着白氏学习管理家族事务,特别是学习管理生意。
陈文麟每天则是在朝廷拜访那些官员,还经常进宫受到皇上的召见。皇上对于南洋的事情很是上心,经常要问陈文麟。
陈文麟也趁机提出了一些对南洋有力的事情。比如说,那些灾民都在南洋安顿的很好,从迁徙开始,一路上的车马费,衣服,吃饭,都不用朝廷管了。朝廷为此可是事来很大一笔银钱。
陈文麟趁机提出,把迁徙灾民到南洋变成一个常态的事情。以后,大楚只要有灾难发生,就把灾民送到南洋去,这样又事,又省钱,还对百姓好。他们本来一穷二白了,到了南洋,辛苦上几年,还能赚上一笔,兴许还能置下一片产业,不是好事吗?
∈帝有些意动。陈文麟又去找太子说这个事情。太子十分支持,不过,太子说:“文麟啊,这些灾民交给你们,我是很乐意。可是,现在不能完全交给你们。前一段时间,把那些灾民交给你们,你大哥文俊来了奏折,说倭国也很需要百姓,要不新近得到的倭国的领土就不稳了。而且,倭国比南洋还要近便一些呢。你说怎么办?”
陈文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说:“我大哥还敢跟我和妹妹抢人?我是没有意见,就怕大哥要面对妹妹的怒火了。”
刘演立刻想到了陈文蕙,以陈文蕙的性子,一定不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