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官翔 公示 > 第310部分(第2页)

第310部分(第2页)

“***,我亚军啊!这个和俄方的谈判出了点差子,他们倒是愿意跟边宁加强经贸往来,就是我问了几次,他们都不肯明确具体的开埠时间,这个大前提定不下来,咱们所有的工作都没办法推进啊……”电话是张亚军打来的国际长途,自己一回到办公室,他这电话就打了过来,显然张亚军虽然身处国外,但仍然时时关心边宁的动态,说不准县委办里哪个人就是他的眼线呢。

“明确开埠时间?这跟咱们没关系,有高层领导会去谈的,咱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客商拉来,把交通、后勤、税率、检查、检验、检疫工作的具体部骤和相关标准谈妥就行,这些侧重点你一定要把握住,务必要展示出咱们边宁的热情来……”张亚军糊涂,你一个小县长,要跟人家比北江一个省地盘都大的大地区总督议长谈开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资格。是这方向错了,工作能有进展才怪了,这些事情自然有外交部和省外事办去主导。

边宁进行的所谓的谈判不过站在自身的角度,便于直接通商的双方在今后的经贸活动中具体操作的一个备忘录罢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个备忘录往大了说是国际惯例,按国内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一个君子协定,根本就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商人重信,在商业领域的合作,这个备忘录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

“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们会全力做好接下来的谈判。另外,***,我发现俄国对轻工品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纺织品和日化产品,已经有很多客商跟我们的商贸代表团接上了头,准备把我们边宁作为第一供货方,宝玉县长搞的那个服装来料加工项目倒是选对了方向……”得到了严宁明确的指示,张亚军的语气明显放松了不少。这几天,张亚军为了开埠的事情没少着急上火,甚至认为严宁派给他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心不良,想借此将他拿下的意思,心里更是把严宁骂了无数遍,这会儿才知道是自己找错了方向,错怪了严宁。

“项目的事不急,等你回来慢慢商量就是了,倒是你要尽全力的多拉客商到边宁来,如果能把符拉维克地区的高层领导也请来,那就更好了,咱们华夏人讲究人情来往,俄国人同样也讲究礼尚往来,感情都是慢慢处出来的,我们要以最大的诚意去跟他们交朋友,借助他们的力量,边宁才能更好的发展……”边宁口岸开通近十年了,始终半死不活的,有很大原因就是跟俄国地方上的高层没接上头,由官方自上而下的发布行政命令比民间自下而上的推动发展要容易许多。借着宗家搭的线,严宁可不愿意浪费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没问题,回去之前,我会提前跟您通话,还要麻烦***做好接待啊……”这几天张亚军在符拉维克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对严宁所说多拉客商这件事就有着十足的把握,甚至还没有敲定回程,就先给严宁在接待上敲起了边鼓,显然这成绩是喜人的。

“纺织品、日化品,轻工业?该怎么发展起来呢……”挂断张亚军的电话,严宁把目光放到墙上边宁的地图上,细细的做着分布设计。副县长朱宝玉通过对城乡闲置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推广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式的轻工业生产模式,带动边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这个举措投入小、见效快,惠及人群大,倒也附和边宁的实际。只是,毕竟家庭作坊式生产属于小打小闹,远远跟不上边宁口岸互通区发展的速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张亚军在符拉维克还没有敲定开埠的细节,但已经有大量目光深远的客商开始在边宁抢滩登陆,大批大批的货物从四面八方向边宁涌来,只等到俄国商***量涌入之后赚个盆满钵满。边贸商业是繁荣了,却对边宁的工业基础没什么大的拉动力。严宁知道,省内外的客商都在持观望态度,在边宁口岸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之前,这些商家只会通过配货的方式来赚取利润。

当然了,商人逐利,若是边宁口岸真的能开埠了,他们自然会选择在边宁进行实业投资,缩小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从而最大范围内摄取利润。如此,严宁不得不为今后的发展考虑,投资者来了,如何选址建厂,是同榆林一般建立一个工业小区,还是学习冰城建立经济开发区?想法出来一个被严宁淘汰一个,在旧址进行改造,投入的不小,辐射带动的作用却并不能以最大的效用发挥出来。

“棱江、边宁、江口……”鲜红的红笔在地图上棱江、边宁、江口三县交汇的地方,重重地划上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型,严宁下定了决心,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全力做大做强,与其在旧址进行改造,不如建设一个新城,建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行业标准、产业新颖的产业新城,从而打造对俄加工贸易前沿产业带,辐射带动边宁、棱江、江口三个县的对俄贸易,争取五年再造一个边宁。最终把双江建设成为对俄出口最具有影响的口岸城市,这个手笔倒是有些大了。

96、人傻钱多速发货

96、人傻钱多速发货

96、人傻钱多速发货

念头一起,就有如在严宁的心底播下了一颗种子般,迅速地生根发芽,最后竟难以遏制的催促着严宁把念头落实下去。还好严宁只是头脑发热,却并没有陷和狂热的地步,建设一个新城,从选定地址到移民安置,从规划设计到整体布局,从引进资金到基础投入,从工业项目到全面开发,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巨大的工作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严宁还没蠢到连实地考察都没进行就一拍脑门的把如此巨大的项目敲定下来,这个事情急不了,必须得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的逐项开展,最起码也要等到张亚军与俄方的会谈有了结果,边宁口岸开埠以后才可以端上台面,立项审批,启动操作。

“康秘书,康秘书?”不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倒是可以布置下去,抢先抓早、提前谋划一向是严宁优良传统,把人散下去,做做前期规划,就是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康主任送客人去宾馆了,您有工作请交待给我吧……”喊了两声,也不见小康进来。就在严宁准备先把事情搁置一下,起身看看情况的时候,县委办政研秘书小万敲敲门走了进来,小心的解释了一下,又主动要求承担工作。

“哦,我倒忘了,让小康出去了。这样,你找一下规划局的王局长,让他带几个规划技术人员来一下……”这个时候严宁才想起来,刚才把小康打发出去送刘宇和初莹了,这功夫怕是还没回来,想来是小康分身乏术,就把小万拉过来做替身。

“好的,***,您稍等……”飞快的将严宁的指示记在本上,又重复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小万兴冲冲地退出去打电话了,望着小万的背影,严宁直皱眉头。

小万以前是葛成发的秘书,虽说是被称为小万,但年纪至少比严宁大上六七岁。葛成发出事之后,他就被送到研究室做秘书,算是被雪藏起来了,研究室就是这样,承担着领导需要的各种材料,起早贪黑,最是辛苦,其他书友正常看:。可是辛苦归辛苦了,研究室秘书的流动性却是最慢,这撰写文字材料的能力都是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时间短,可培养不出硬笔头。等到培养出来了,文字能力提高了,又不舍得放下去,基本上都要伺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