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中向岸边涌了过来的海浪,在雷晓飞身前的五六米处,被他拍出的掌劲而迫得倒退的前浪阻住,停顿了下来,再也不能前进半步,只能两浪叠加,向高空伸展。
叠高了的海浪,只停顿了片刻,又有前涌的来势。雷晓飞自知自己的功力隔空挡不住五六米外的海浪,他就猛地沿着自己用掌力开出的水中之路,向前飙了几步,再用同样的招式,一招击向叠加后的海浪。
这一招的效果与第一招如出一辙,只是海浪再次被叠高了,已经叠到了有一米多的高度。
雷晓飞击出了第三掌时,海浪已经叠加到了有两米高,此刻,雷晓飞眼看自己的功力已经无法抵挡,即将就要重演洪七公刚才湿身的那一幕。
雷晓飞心念电转之下,连忙功运双手,左右开弓同时发出了两招“战龙在野”,击向身前的海浪,然后马上变招,学张真人一样,双手同时用上了太极的“揽雀尾”,边把水引向他身体的左右两侧,边往岸上急退。
还好是他退得及时,而且他双手同时运出的招式也有一定的疏导作用,海浪才没有把他身上那唯一的衣服——牛头短裤给打湿,但他的膝盖以下的部位,就完全被海浪浸泡了一次。
此刻的浪与黄昏比,相去甚远,他运上了全身的功力,还分别用上了两种天下第一的刚柔招式,还是显得这么狼狈。由这次击浪中,他清楚到了自己与洪七公、张真人之间的距离。
雷晓飞这次为了消除身体那不雅景观而发泄的举动,所带出来的效果,让他回想起了他刚才在两女没有出现之前,那丝一闪的触动。
刚才那丝触动的内容,隐隐与自己这次发泄的举动有某些关联,但雷晓飞一时又捉不到其中的关键,不知道关联在哪?他只好集中精神,调动了所有的脑细胞来捉捕这丝灵感,看这灵感空间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第679章午夜悟道
在黄昏时,洪七公与张真人戏浪之后,雷晓飞就借用了古语中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这句话,来总结了两人戏浪的结果。
水越堵,它积蓄的力量就越大。堵的最终后果,就像洪七公刚才斗浪一样。当水的力量积蓄到足够强时,就会冲破阻碍,一往无前。
疏水,是通过分流、扩充下水道等方法,对上游的水进行疏导,从而减轻水的压力和流量,让水平稳地流向下游。
“堵不如疏”的这句话,古人开始是用在对付洪水上。后来,经过了无数人多年的总结、积累和验证之后,这个道理已经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上,如教育、医学等等。
世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往往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拿堵和疏来说,堵用的工夫,比疏要少多了。所以,人们做疏的工夫时,只能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来完成。如疏水,在平时,就要开好分流渠,清通下水道,这样才能在洪水来临时,起到疏水的作用。
能不能在疏与堵上,找一个平衡点,用边堵边疏的方法来解决此类事情呢?如果这想法行得通的话,那不就省却了许多疏的工夫?而且,如果这个想法能行得通的话,在别的领域上,也有不菲的应用价值。
雷晓飞一时陷入了沉思中。
想了一通之后,雷晓飞决定以海水来做实验,论证他那边堵边疏的想法。
雷晓飞从海边开始,一手运降龙十八掌,以击来堵阻海水;一手用太极拳,以引来疏导海水。他就这样一身运两种武功,步入了海水中。
雷晓飞的招式接触到海水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海水在雷晓飞两种功力的作用之下,竟绕着他打转起来,让他站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漩涡,而且,他所站的位置半米直径范围之内,竟没有一丝海水。
雷晓飞运着一刚一柔的两种招式,在相邻的地方做了三次试验,得出的结果相同。只见他所到之处,都是同样的一番情景,而且,他发出的功力越强,漩涡就越大,他所站处无水地方的半径也越大。
雷晓飞刚柔两种招式同时出手三趟之后,已经后力不继,他忙退回了岸上。这次试验,雷晓飞最深走到了海水齐胸处,得出的效果都如出一辙,也就是说他的这种“边堵边疏”的方法,对付海水有效果。
雷晓飞回到了岸上之后,就埋头沉思了起来。这三招的“戏水”,比他刚才的“戏水”运功,效果更好了,为什么一刚一柔的合击,会让水循着一个圆周运动?
雷晓飞苦思了良久,也没有找出答案。此时,天上的启明星已经眨眼,也就是说,天快亮了。雷晓飞忙收起了他的思绪,准备待会与张真人、洪七公两位前辈高人,再探考这种刚柔武功并用之下,出现的奇怪现象。
雷晓飞准备起身,去做每日风雨无阻的晨练时,用来撑地起身的手,触到了一块石头。在平滑如镜的沙滩上,有石头不就大煞风景?他一把抓起了那块石头,用力扔向了大海的深处。
石头入水时,在海面上荡出了一圈圈水纹。那不断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水纹,让雷晓飞看呆了。只因,那水纹是圆的。水纹的圆周运动,开启了雷晓飞的心灵之门,让他想通了已经想了半宵的难题。
亿万年以来,在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
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到了雷晓飞前世时,飞机之螺旋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