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回到古代发展科技和基建 > 第200部分(第3页)

第200部分(第3页)

碧桐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份优差,是因为她想从这位厨神身上,学多一些东西。

于是,雷晓飞这次不但当上了久未上灶台的厨师,还被迫当了一次教师。雪寨主虽然当不了兼职跑堂,但她也不甘坐着等吃,站在雷晓飞的身旁,见缝插针地也问上几句。

雷晓飞为了让考察的结果更全面,就用上了多种烹调手法。“香菇炆山鸡”用焖法烹调,“猪肝鲜蘑菇汤”用生滚法烹调,“木耳烩鸡杂”当然就用烩法啦,还有“冬菇蒸猪舌头”、“鲜笋炒五花肉”、“鲜菇扒腊肉”等等。

众人见雷晓飞变戏法似的,才一会就已经弄上了一整桌的菜,而且菜才上桌,那扑鼻而来的香气,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不禁佩服在之余,更是食指大动。

而雪寨主和碧桐两个缠人的女人,还在不停地抓紧时间发问。

“雷盟主,炒菜为什么要下酒?”

“那叫臜酒,臜酒可以除腥和增添香味。”

“雷盟主,这用水煲的烹调方式,有什么窍门?”

“那叫生滚法,在水大滚时下料,刚熟就停火。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最大限度保持了食品中原有的营养和鲜味,并让食品的口感好。”

……

又一轮教学后,两女望雷晓飞的眼中,多出了许多星星,可惜,正在专心火候的雷小哥并没有注意到。不过,他没有注意到可能还好,否则,让他见到这两个看上去年纪大自己一截,长得又不怎么样的女人,对他频传秋波时,不知会不会马上就起一身鸡皮疙瘩?

这一顿,当然是在众人的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风卷残去中结束。当众人意犹未尽地在抹着嘴时,却见到了雷晓飞正夹着一块竹笋,呆在那里不知想什么。

这一顿,雷晓飞其实吃得并不多,他每样只是尝了一点,当他尝到了竹笋时,才禁不住下多了几次筷。他边默默地感受竹笋在口中的清香、脆嫩、化渣和味鲜可口,边在脑中急调那些关于竹笋的认知,研究看能否把这有“菜中珍品”之称的山珍,销往外地。

众人见雷晓飞陷入了沉思中,虽然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从他请缨做菜前的话中,也估摸到一点端倪,就不敢打扰他,只是悄悄地静了下来,一动不动地望着他。

于是,现场就出现了一幅奇怪的画面,一个年轻人正夹着一块竹笋呆在那里,而周围的十多个人则在呆望着这个年轻人。

第446章竹笋构想

竹笋,别名笋或闽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笋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雷晓飞前世时的四川,就是以竹闻名,当然也就是竹笋的产地了,四川的西南部就以峨眉山和凉山的竹笋最出名。

早在明代胡世安的《志竹变》就称“峨山竹品种最繁……僧人干之饼之,以供餐遗。”峨笋“四季可觅之山中”,资源丰富,到清代已发展成市,“日销百担”,成为山区农家副业之一。

而凉山的竹笋,在清代乾隆、同治和光绪年间,已经是很出名,特别是凉山区马边的白鸡池笋干独占鳌头,相传当时的县官每年都把白鸡池的笋干送上北京向皇帝进贡,故称“白鸡池贡笋”,在清代,凉山的竹笋最高年产量可达三四千担。

由以上的记载,足可以证明了这块与雷晓飞前世的四川同一地理位置的巴蜀,就是笋的重要产地之一。但为什么在青城、山城这样的巴蜀主要城市,却没有见到有竹笋销售呢?

雷晓飞综合分析之下,得出的结论不外乎有两种原因。一是当代的人还没有发现这东西的美味。二是当代的人不会推销和不会泡制。

竹笋有两种吃法,一是吃鲜笋,一是吃经过加工的笋。

鲜笋鲜甜美味,当然就是最好的吃法,但鲜笋的保鲜期短,一般早期的鲜笋在自然常温下,能保鲜一周,中期的保鲜两、三天,后期的就只有一天。在当前没有冷冻和真空的条件下,鲜嫩的竹笋确是很难从这崎岖的山路运到外面的城市。

想到了这里,雷晓飞不禁想起了他前世从一部关于美食的电视剧中,看到过的一个有趣的情节。那部电视剧是以古代的美食为题材的,至于叫什么名字他已经忘记了,但其中的一些美食的情节,他这个美食的爱好都却还记得清楚。电视剧中说到一次厨师比试中,就有一道叫“八百里快马”的菜,这道菜就是鲜笋。这个菜名,正佐证了鲜笋的保鲜期短,要用八百里的快马,才能保住它的新鲜。

加工的笋,又分两种,一种是用盐腌制的,一种是笋干。这两种吃法虽然不能保持竹笋的鲜甜、脆口,但却也另有特色,在保持竹笋的原味之余,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这两种加工后的竹笋,在延长保存时间的同时,也方便运输,适合销往远处。

换一个思路想,也就是说,新鲜的竹笋如果不能及时卖出,还可以加工后再卖。这样的话,只要把挖掘到运输到销售这个流程,衔接好,布置得当,那这个竹笋的项目,应该有得做。

雷晓飞从沉思中醒来时,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沉思了多久,只是见到天已入夜,而石头与他的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