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正宫是谁 > 第66部分(第2页)

第66部分(第2页)

胤禛点点头,“皇阿玛决定了,一丝余地都没有。”皇上已经说了回京之后的打算,可胤禛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喜悦。那个位置坐上去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舒服。只是皇阿玛说了那么多,让胤禛也觉得,即便自己是真的不想牵扯进去,也还是得竭尽全力才行。

想了想在皇阿玛寝殿里,皇阿玛同自己说的话,胤禛看了看倚在自己怀里的妻子,听着院子外面自家女儿追着儿子不让他乱跑的笑闹声,想了想还在养蜂夹道受着寒冷侵袭的十三弟,原本带着些忧愁的眼神变得无喜无忧。

这个位子,本就需要杀伐决断,你死我活,其实皇阿玛说的他并不是想不到,只是曾经刻意不去想而已。以自己如今的地位能力,若是没有能配得上这地位与能力的野心,只怕到时候会被活吞,连骨头都不会有剩,而这些自己想要去保护的人,恐怕也不好自处。

因为京中事态显然已是一日一变越发险恶,就算是从来都胸有成竹的康熙爷也决定,半月之后,回京城。路上单程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江南之行,在杭州呆了不到一个月便草草结束。一行人收拾行囊,与当地一众官员家眷饯别之后,便又重新乘船北上。

而这个时候的京城,正明里暗里胶着着三股势力,一股是明面上很强势的太子的势力,以太子叔公索额图为代表的一众官员正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党羽,消除异己。另一股,是在朝堂上都与太子的势力隐隐相对的八皇子的支持者,他们还是支持着他们心目中那个给他们许了很多承诺的“八贤王”,毕竟相对于太子的简单粗暴,八皇子许的这些条件不仅更加诱人,放在桌面上也要好看的多。可是现如今,这两个阵营中的人都觉得,京城暗暗出现了一股不同的势力,这股势力给他们的感觉既不像对方也不像自己,而是一种虽说是新生,却让人觉得有些摸不透的存在。不和他们任何一方相对立,却也不和他们任意一方相靠拢,带着点儿特立独行,可有人想要一探究竟的时候,却又总能避其锋芒。

因为这样一股力量的存在,京城的朝堂与府衙显得越发地乌云笼罩,太子与八皇子的阵营都有一些人觉得,似乎有些事情正在朝着他们没法预估的方向发展着。

这令这两拨人觉得有些难受,不过说来也是,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而掌控局势许久的二人,自然会觉得这样的一种胶着令人如鲠在喉。但他们两方却都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江南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皇上已经起身回京,不日便到京城。

京中很多官员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都慌乱起来。他们有的深知自己已经站错了阵营,抱错了大腿,有的人害怕命不久矣,有的人想要背水一战。当然,也有不少的人拍着胸脯庆幸自己之前一直犹豫事到如今还没选出想要跟随的队伍,反而捡回了一条命,着急的关门谢客,生怕一个不坚定在这个紧要关头被拉下水,小命不保。

而京城最好的茶舍“满庭芳”的一个特殊包厢里,坐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大摇大摆地在这个以清净著称的茶舍里吃着一盘烧鸡和一盘烤鹅。

这两个人,便是三皇子胤祉和九皇子胤禟。

胤祉给自己的茶杯里又填满了焙茶,轻轻端起茶杯,微微烫的茶水让人觉得通体舒泰。看着坐在自己对面,明明是在茶馆里却毫不顾忌地啃着烧鸡的胤禟,胤祉笑着看着自己这个从小就顽劣的,被宜妃娘娘宠着惯着的九弟。“老九,老爷子提前回来的意思,你看出来没?”

胤禟叼着根鹅翅,不以为意地含混着,“有什么不明白的,老爷子回来,四哥必然是回来了。那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其实也是。这回二哥事情做得也太让人看不过去了,我估计啊,就是老八,也不一定有这么个胆量做这种事儿。”捡了块儿素馅儿茶点进口,胤祉从来都很是注意养生,一般半个月才会吃一次肉食。

胤禟点点头,“其实吧,有的时候八哥做得也满过分的,但好歹明面儿上还糊着一层,就算老爷子知道了,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能下了狠手。可二哥这,也还真是,这种事儿啊,只有二哥才能做出来。”把鸡腿凑到嘴边,胤禟狠狠拽了一口,然后用沾了油的手直接端起酒壶送到嘴边。

胤祉一本正经地吃着素食,心里感叹,有的时候,这人和人就是这么不公平。老九从小便长得招人喜欢,如今到了这个岁数更是称得上玉树临风,貌若潘安。而这长得好看的人,便是做出这么粗鲁的行为来,看着也还是一点都讨厌不起来。

又送了一口茶水入喉,胤祉似乎想起什么一般,抬头问胤禟,“我说老九,咱们哥俩也不算是外人了,你老实告诉哥哥,你就没想过自己做点儿什么?”语气里满是调侃和促狭。

“我做些什么?”胤禟用桃花眼溜了胤祉一眼,“三哥,你未免太瞧得起我了,我啊,也就是个沾满了铜臭味儿的商人,其他的事儿,别说让不让做,能不能做,就算是摁到我头上来,我自己也不敢接这挑子!倒是三哥你,听你这问话的意思,似乎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胤祉听了,哈哈大笑,“老九啊老九,你就是个钱串子!不过,怎么说也比我强,我啊,除了每天拉着帮两袖清风的文人坐在那儿吟诗作画,除了这个别的几乎都做不来了!将来如果有一天哥哥我凭自己本领吃不上饭了,怕是还得让你接济接济我呢!”

一月之后,万岁爷銮驾归京。当天回了养心殿批奏折的万岁爷就发了很大的脾气,据说,当时万岁爷摔了一个茶盏两本折子,怒骂了两声,“不忠不孝!不忠不孝!”

第二日上朝,堂下百官便看到了面沉如水的君王。堂下立着的不只有文武百官,连已经抱病很久不入朝的四皇子雍亲王与五皇子恒亲王都一并在列。淡淡看了一眼堂下众人,康熙说道,“不知朕往江南三月,众位爱卿留守京中可安好?”

底下众人一愣,可以说,不论是两朝老臣还是新晋官吏,听到皇上的这句话都是一愣,他们何曾听过皇上用这样寒暄的语气与臣下在朝堂之上这般说过话?不由心中迟疑,一时半刻竟不知该如何接话下去。

只有太子向前一步面带喜色,“儿臣滞留京中,对父皇思之甚切,寝食难安,着实过得不好。”这般回答之后,太子心中不由默默得意。皇阿玛想必不会知道他私下的动作吧,更何况,自己是太子,便是做了那些事,也都说得上是天经地义。

康熙深深地看了暗自得意的太子一眼,“嗯,太子说,他过得不好。”这一句并没有太多的感□□彩,似乎只是平铺直叙地在说一个事实。“冯琛。”冯琛,就是专门跟着皇上身边宣读圣旨的冯公公,听到皇上这般说,便两手捧着一卷圣旨,走上前来,将圣旨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太子胤礽,目无法纪,不忠不孝,上不知尊君父,下不知友兄弟。肆意妄为,纵人行凶………………今特此下旨,废其太子位,着其于咸安宫反省。

诸随从者,亦为奸邪恶佞之人,屡教不改,依律当严处。故托合齐,索额图…………等人……皆以乱结党羽,杀伐异己,贪墨国库,动摇国之根本…………之缘由,处……………………。

钦此”

圣旨读完,虽然有一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