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笑声。
十三虽然是个孩子,但看到这样的情势,也觉得很是窘迫。舒敏抬起手臂招了招手,把那孩子叫了下来,便觉出来十三喊得那声“嫂子”,音调已经有些不对头了,急忙将孩子肩膀揽住,很是安慰了一番。之后,便微微冲着胤禛一笑,既然这些人给了这么多的机会都不怎么想抓住,那就必须得来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了。
胤禛手中的扇子本就是他练武时特制的,所以,当他可以在手上拍出些响声的时候,在这个略有些人声嘈杂的地方竟犹如平地惊雷一般。“诸位既然不愿听十三爷的建议,那,在下就不得不请诸位配合了。高无庸,你和郑海一起把人带上来吧!”
而说到高无庸和郑海带上来的人,却是舒敏他们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这次出来会身手的人除了他们三个主子倾巢而动,将这知府府衙上下凡有些功夫傍身的都栓根绳子带来。那知府大人一看这个架势,立马吓的腿软,院内的众人也都慌了神,知府大人急得要跪在地上给胤禛行礼,“觉罗大爷,觉罗大爷,您究竟要多少钱才肯放小的们一马,十万?二十万?”看着胤禛始终不虞的脸色,知府颤抖着声音说,“不然,五十万?再加上漕运口两个口子的生意?”
胤禛本就心情不好,现如今看到这些官员为了保命保财,竟能将漕运事务都拿出来做交易,不由得更是生气,舒敏听着这知府越来越不靠谱的说法和自家夫君越来越黑的脸色,竟出奇地产生了恶作剧的心思。扶着刚刚回到身边的竹青的手,舒敏使了点儿千斤坠儿的功夫,点了点那胖知府的肩膀,一下就将本就腿软的胖知府推的坐在了地上。想必胤禛中气十足沉着声音的音调,舒敏故意扬着的音调显然是清越好听的,只是,她说的话却让这满院子的人一点儿都不想听第二遍。“诸位别这么紧张嘛,我们四爷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能和和气气地照着刚刚十三爷的说法做了,不就皆大欢喜了嘛,省的还有些有的没的让大家心焦。”
听了舒敏话里所说的“四爷”,有两个脑子活的大着胆子怯怯地问了一句,“敢问,夫人……四爷……可是……那位四爷?”
舒敏是习武之人,耳力自是不错,听了这话有些赞许也有些骄傲地说,“这位大人是有些见识的,不过,四爷,不就那一位四爷吗?”
这话一落,院内所有人俱是面如死灰,就算他们再蠢,也知道只有一位的四爷,是哪一位。那位铁面无私,只要皇上一声令下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四爷,就是再给他们多几个胆子,也不想亲眼看见。
而一屁股坐在地上的胖知府显然还有些没办法接受原本自己当做座上客的皇商觉罗大爷怎么就成了那个传说中堪比冷面阎王的四贝勒爷了,有些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着如同仙人般站在自己面前仿佛自带圣光的舒敏,喃喃地说,“那位,那位是四爷……那……那您?”那这位看着漂亮有头脑的小夫人呢?
舒敏笑笑,很是有几分娇艳又从那笑容里绽放出来,“知府大人,初次见面不成敬意,小妇人如假包换便是夫君的夫人。”舒敏这样的解释让原本黑着脸的胤禛听了,心情好了几分。而这席间有一位看见年纪并不算小的家眷却是叫出声来,“敏姑姑,敏姑姑!你是敏姑姑!”却让竹青凌空一个松果打的跪在地上,还伴随着十三一句轻斥,“这般喧哗嫂嫂之前的称号,真是成何体统!怪不得外人道,家和方能万事皆成,妻贤才可避祸夫君!真是上不了台面!”
既然胤禛已经亮出了身份,事情的处理自然就轻松愉快了许多。剩下在江南地区逗留的几日,也无非是胤禛带着舒敏,拿着从那些贪官污吏处讹出来的银子,领着那些肉疼却不能说些什么的官员各地走访扶贫,治灾安民。十三则是跟在一边默默记着那些官员的作为,以此为他们是否会被呈了密折遣返回乡的标准。看着那些原本胡吃海喝鱼肉乡民的贪官污吏碍于自己头上乌纱帽的安危而不得不按部就班地做事情的时候顶着的苦瓜脸,和有了救济之后眼看着能够继续生活的百姓们,胤禛脸上的表情显然好了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 新的旅程
☆、第二十八章
事成回京沐皇恩,娇妻醋缸半夜翻
一行人成功回到京城,因为这次胤禛的事情做得不但很有些自身斩草除根的性格,还中和了不少舒敏的想法,让康熙老爷子很是开心。但老爷子开心是个好事,也不一定是个好事。最起码,对于现在听到消息的舒敏来说,她就已经产生了一种自己被“欺骗”了的伤心感。
因为,身为妻子的她在和丈夫出差办事的时候不但做到了很好的生活照顾,还起到了一定的事业助攻,临到头来却得知一个消息,自己的皇上公爹给自家夫君赐了个美貌的丫鬟。听到消息的一刹那,舒敏差点就要管不住自己想要吐槽的嘴了,后来还是自我宽慰地想了想,还好不是硬性指派了一个所谓的“妾”只是一个丫鬟的话,应该还不至于太过添堵。
而舒敏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关于她的赏赐也是次日入慈宁宫面见太后再说。等在府内的舒敏却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自家夫君让人去别院把那位李娘子也一同接回来,准备和这位新分派的“丫鬟”一起安排在后院。
当然不出所料的,甚至连高无庸和郑海都觉得,自家爷今日擦着天黑进府,夫人是一定不可能让他进正院儿的。只不过,正院儿爷倒是进了,只是夫人带着丫鬟连同行李物件儿一应东西都搬去了刚刚收整出来准备家里避暑用的棠梨阁去了。这棠梨阁之所以叫做棠梨阁,都是因为这院子里种了满园的海棠与梨花树,一年四季格外好看,花果不断,即便到了冬季,落雪之后也是堪称盛景。
胤禛本来是很开心地回到自己府上的,结果一打开正房的门,准备叫舒敏的时候才发现,原本应该燃着舒敏喜欢的木香的香炉是冰凉的,舒敏喜欢的摇椅也不知去了哪里,拔步床上更是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枕头孤零零地。急忙出来想找个人问问,却看到自己身边的几个随从似乎都是一副知道内情的模样。
向来老实脾气的郑海被问到头上却还是摸了摸鼻子没说,高无庸却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自家爷,“爷,福晋是生气了。”
胤禛有些搞不懂,“敏敏生气了?为什么?”媳妇儿怎么说生气就生气了呢?明明今儿早上他去上朝的时候,媳妇儿还抱着他的胳膊不放的呢!
高无庸看了看旁边低着头的郑海,其实说起来,郑海这小子因为和夫人手下的秋画更熟悉些,这些东西原本他是更清楚的,但郑海是个木头脑袋,自然不能指着他来提点一样也是木头脑袋的自家爷了。略微有些弱气地,高无庸还是豁出一条命地打算维护一下自家老爷和夫人的和谐关系,“奴才不知道别的,只知道福晋听说爷要两位娘子从别院回来之后,就让春书姑娘她们收拾东西搬去棠梨阁了。”
而终于搞懂这一切的胤禛不由得觉得,自己的亲额娘又很好地坑了自己一把。说起来那两位所谓娘子被接回贝勒府的计划,本就不是胤禛自己的,甚至连令都不是自己下的。只是这次,皇上给自己加了个“多罗”的称号,连同原来只是嫔位的皇额娘一同晋升为德妃。可称为德妃的皇额娘却和自己说,皇上给的人不能这么一直住在外面,不然就是对皇上的不敬。向来将自己亲爹奉若神明的胤禛怎肯对皇上不敬,便就这么遵了自个儿额娘的意思,将今日新带回来的这位和之前那位一起,准备交给舒敏一起安排一下。若是胤禛有先见之明,自家媳妇儿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搬出去不和自己住,必然不敢这么大意,怕是早就写了条子回来提前知会媳妇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