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夫人想半天想不起来,沈渭又笑问她:“让你回想三岁的事情太难为你,这样吧,你想五岁以前。你五岁以前房里曾侍候过,又离开的丫头,嫁人到田庄子上的有两个,可劲儿的生,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你还记不记得?”
小沈夫人失笑:“这…。”内心里这才信服:“有道理不是。”
沈渭又补充几句,安妻子的心:“别说是你,就是我身子骨儿比你好,头脑就比你好,应该比你记的清楚。”落小沈夫人一白眼儿,沈渭哄上半天,下面的话才能说完。
“我问过小袁,还问过连渊他们。小时候的玩伴,一直在身边的还能记得。离开的都不记得。咱们把沐麟带走,让他有别的玩伴儿,等到长大,他和香姐儿都忘记彼此面貌,重新再一撮合,这事儿必成。”
“会是恩爱夫妻吗?像小王爷和福姐儿那样?”小沈夫人也就心动。
沈渭安抚她:“那是当然的。如果不恩爱,他们彼此也大了,中间好些年没有见面,以前的绰号也就不记得,又懂事了,不成也得成!”
再回来,要和加福小夫妻一样的好,小沈夫人光想想都愿意试上一回。这就她的外祖母、父母亲都舍不得她,但她和沈渭坚持离京。
……
往车外面看,还能见到小王爷回到加福身边的小身影,加福站着,小手指着地,小王爷弯腰揪着花,揪一朵,给加福一朵,距离已是看不清加福的甜甜小笑容,但一个站一个蹲的小身影就已是世上最难得的场面,倒不必一定看清表情和笑容。
小沈夫人希冀的叹上一口气,为了儿子媳妇也能这么样,值得。
…。
龙二龙三上马,深深看一眼袁训,把头用力一拧,打马而去。他们的舅父休养几天携子已离京,就只有他们上路。
再不上路呢,怕自己们就舍不得走,还想再和小弟盘桓。
…。
葛通把儿子丢下来给母亲,和妻子上路。葛夫人从车里露出面容,对孩子们又拜托一回:“有空儿,去和宝倌儿玩儿。”
“好,”
此起彼伏的小嗓音答应着,都把小手摇几摇。
……
万大同和红花则是潇洒成行,红花跟着宝珠,学会认字,学会骑马,一人一匹马上去,红花也是深深的眸光。
开天辟地头一回,夫人有了,而红花儿不在,红花不无伤感,但为夫人打理铺子更要紧,把伤感冲淡不少。
她想到她的娘,她的娘在早几天坐船回家,红花还是不喜欢她的娘,但不亏待她。单独包一个船送她们。
她的堂兄夫妻并不想走,但红花娘铁了心。告诉侄子夫妻:“我女儿如今是了不起的管事,回家去,你们也白吃白喝,留在这里给她丢人不成?也玩了这几年,都跟着我回去。”
红花微微地笑,有时候离开并不是件坏事。
她还是不喜欢见到她的娘,但她还是会给她寄银子。
养她的老是件正事情。
就像自己虽然舍不得离开夫人,但铺子是正事儿,不能耽误。
…。
长风萦绕在官道上,远去的人儿如飞雁渐行渐成小黑点儿。袁训不无怅然,想到就此一别,再见到不知是哪一年。
袁夫人也怅然,她在有生之年里能见到侄子们懂事实属不易。龙二和龙三认明外面是个当,只有袁训是帮忙的,更少出门,无事只在姑母面前奉承,陪着她说话,袁夫人每晚睡前想上一想,都是喜欢的。
安老太太更怅然,山西是她在京里亲戚面前的荣耀。她一把子年纪往山西去住,乡蔬野炊更香甜。一直不能忘,但年纪摆在这里,再也不能去了,见到龙二龙三离开,好似她一段离开的思绪。
沈家葛家也来送行,也都是怅然的。只有孩子们欢欢喜喜,对他们来说,算是出城玩上一回。
这就转回,葛家的宝倌儿话说得又清楚些,快快乐乐地摆动小手:“福姐。”是再会的意思。
停上一停,得喘口儿气不是。
“战哥。”
再停上一停:“一只鱼。”执瑜嘿嘿笑了起来。
口齿清晰,再叫执璞就明明白白:“一只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