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擂鼓!”
一旁山石下数面大鼓擂响。
轰隆隆······
第一通鼓山响而起。
前锋营带兵将军大喝道:
“杀!”
数千将士纵马而出,呐喊冲锋。轰隆隆马蹄击地,山摇地动。正是大雨初泻,地面并不甚滑,那两千骑军猛然冲击,敌酋猝不及防,前方军阵顿时溃散。
此时第二通鼓起。后军步卒亦呐喊冲击,往敌军阵扑去。而前番冲击之前锋营则已然向两侧张开,扩大对阵之战线。第二波士卒正迎击向逆风冒雨而来之敌酋。双方军卒尽皆高声呐喊冲刺,只是夏国困守之军声嘶嘹亮,而敌酋逆风加之暴雨猛击,却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有声无声,看似无关,然其却关乎士卒之勇气。一时之间悍勇之气此消彼长,沛国军卒士气大减。
如是者数重攻击毕,那三万军卒所列战阵已然无存。
敌酋其余战阵之所在无一兵一卒在,慌得守将急急遣兵往查。知道被困敌军已然全军突围,一无返顾。两侧山岭上之军士,一则无出击之军令,不敢稍动。二则亦怕敌军设计强攻两翼。是故居然失却最初反应之最佳时机。
废岭背南之地,沛国带兵大将吴邪,查得夏国之军之动向时,惊怒交集!急急率军意图尾随攻击。及至其掩杀至困军之驻守处时,又遭遍地之坑道、机关、路障等所阻,不能疾行而攻其尾,遂不得牵制其行军遁逃之速,故亦无法达成首尾相击,两侧夹攻之态势。
再缓得一时,暴雨已然成洪流肆虐山间谷地,四围之沛国大军无计可施,皆震惊于困军之从容遁逃!
杀出重围之困将乏卒,按战前之所谋划,迅疾北上,攻击前进,打退敌方数波些微之阻军,后马不停蹄于次日午后渡滕江。
滕江北岸,夏国守军千余人,驻守渡口。大将军秦西群引军卒二万退守。于黄昏时分全军于此渡口铁索桥上渡江,留军驻守是桥,余者安营北岸待援。
大将军帐中。
秦西群端具上首道:
“蒋春儿参军,吾等二万将士之性命皆为汝所救,请受吾一拜。”
言罢其后退,作势欲拜。
可怜春儿何曾见得如是观景,只是羞红了小脸,忙不迭地侧身避让。一头道:
“大将军,折杀吾也!”
不足等nǎ里敢当得大将军之拜礼,急急前行,相携而立。
后众将叩拜,再入席以宴。
三日后不足等随军后移大西城。
一百九十六集
“爹爹,诸般设想皆出之爹爹之手,却让吾担了这般大功劳,孩儿好生困惑。”
“呵呵呵······春儿,莫要妄自菲薄,小视了自己!汝之见识高绝,于战事独有天赋!诸般设计虽以某家为主,然无不渗透汝之机智见解。汝之所缺也,无非磨砺,无非狠辣尔!”
“然秦西群将军有邀吾入幕府之意,爹爹以为如何?”
“春儿,吾等在此大西城彷徨半月有余,夏国之情状已然在目。以吾观之,此大机缘也!夏国将悍而君弱,朝小而侯大。诸般势力割据,情况复杂多变。此正是践行所学,磨砺品质之绝佳处!汝可暂入秦西群幕府,待我行镖结束,便却回头教汝!”
“爹爹,前些日子还不兴我留仕幕府,为何今日便应了?莫不是那测试六识之法阵测出女儿命归凡俗么?”
“春儿,汝父吾六神却一,修行所遇波折宏大几无可抗!虽年已百余,修行上亦只若蜗牛之行罢了!而汝之六识无一有神,于修行绝无一丝儿机会!是故我思之再三,仍觉应留汝于尘寰。”
“爹爹,孩儿早已感知矣!便是不能修行,孩儿便兴功名于此凡俗世间,定要留名万古,而伴爹爹于万年。”
“好孩子!”
不足感其真情,怜爱之心大起,举手轻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