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阿莲的故事第三季 > 第37部分(第2页)

第37部分(第2页)

我想到大弟拿毛笔写春联的情景,去年春节是他第一次执笔。在父亲的监督下,还没动笔,在对折红纸时就出错了,老折叠不出7个字的方格来,被父亲骂得无地自容。最后还是父亲手把手又教了他几遍,才勉强叠出不规范的方格来,写出的字自然有点歪斜,不要说字体是否好看了。父亲叹气说:真弄线(方言:笨拙)。因为现在已没有看门联的习俗,写上去也没什么人注意,贴上去算是个程序,所以,家里没人会写毛笔字的,都在集市上买,既好看又方便。

农村的很多过年习俗逐渐被抛弃了,但旧历二十九这天准备门联还保留着,不管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写的,程序未变。而在城市里,连程序都没有,依然跟往日一样,按部就班地过着,在这里少了点过年前的气氛,也许农村都习惯将一年的喜庆浓缩到那几天里,在传统中渲染气氛,带来新年的吉祥,而城市习惯了每天的喜庆,而不在乎程序,留意的是每天下来的收获。

阿莲的故事 87(1)

这两天老秦开着车跟妻子在外面买年货,冰箱已塞满了食物,烟酒和包装奢华的礼品放在一个个鲜艳的袋子里,那袋子上的红福大字让人感觉福气临门了。他们一家子添置了不少新衣服,连登山旅游鞋都买上了新的,姜姐穿上了一件橘红色的新毛皮大衣,又做了个发型,头发盘起来,显得雍容华贵。

明天就是旧历三十了,我忽然想起老太太来,想到她孤零零一个老人在家,甚是寂寞,就跟姜姐提出除夕晚上要去老乡家过,想过去陪陪老人,反正秦家年前都收拾干净了。姜姐点头同意,说大年初一全家要上街玩,在外面吃饭,用不着我回来,给我提前放假一天,初二一定要回来。我自然高兴地答应了。混儿和欢欢觉得有点失望,他们跟冼老师早约好了,在秦家除夕晚上一吃完年饭,由冼老师开车一道去郊外放烟花,多个人多份热闹,叫我也去。我借口说自己要看春节晚会,也不懂放烟花。

大年三十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外面的世界仿佛焕然一新了。坐在车上的人也没平时那样多了,拥挤的人群可能都已踏上了故土,享受起一年的轻松时光。等到了老太太的住宅小区,那看门大爷还在那里,还在摆弄着那个半旧的半导体,还在哼唱着京曲,见到我很是意外,问我怎么没回老家,还打听胖婶今年这么早就回去了,整天愁眉苦脸的,家里有事吗?看样子他很关心胖婶,毕竟是相处了几年的熟人。

老太太见到我出现在门前,一样很惊讶,听我一解释,立刻乐得合不拢嘴,说正愁着这年该怎么打发哩,你就来了,真是个好丫头,没忘记她这个糟老婆子。年货胖婶走前已帮她买好了,冰箱里的肉菜,蔬菜都不少,见我在屋子里查看,老太太笑道:一个人过年没那么多讲究,就差门联了,都不想贴了,没大意思。我赶忙说要贴的,然后就出门到街上挑了几副。按老家的说法不贴门联是不吉利的,只有家里当年有人过世了才空着或是贴上黄|色对联。

回到屋子,用胶水给贴上,大门屋门显得有了光彩。老太太来了兴趣,说今年咱俩过老家的年,中午就吃年饭。于是,我就在厨房忙碌起来,老太太也在旁边打下手,将冻鸡解冻,又拿出一条大冻鱼,做碗头鱼用。碗头鱼是家乡旧俗年饭桌上的摆设,做好后放在桌上,不能碰这道菜,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才能当菜吃,取年年有鱼(余)之意。现在也有这样的传统,只是到了正月十五,碗头鱼大都犒赏猫儿狗儿了,生活宽裕了,没人在乎一盘不新鲜的碗头鱼了。

那天我们两个人做了五道菜,算上年鱼,也凑个吉利数“6”。将门关上后,就开始吃年饭了,老太太童心大发,口里学着爆竹声,说年饭开席了。吃着吃着,老太太忽然伤感起来,想起了远在国外的子女,说去年小女儿陪在身边,今年一个都不在了,说不定哪天自己死在屋里头也没人知道。我急忙劝慰说,大过年的,奶奶身体硬实着,可别说不吉利的话。其实陪在老人身边,我的思绪也早飞到了远方,飞到了父母身边。

就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老太太一接到手上,就嬉骂上了,说你这胖丫头可好,回家过年就不要我老婆子了,莲子比你有良心,正陪我吃年饭哩。是胖婶打来的,从老太太说话的口气上,胖婶应该情绪很好,老太太说得没错,有关她丈夫的风流韵事也就是风凉话,空|穴来风。老太太叫我过去接电话,话筒那边又传来胖婶往日开朗的笑声:你这个二百五,一点不傻了,春节还没过去就跟你婶子抢饭碗啊?婶子明天就上火车站买票去。

一阵玩笑过后,她才跟我说到我父母这几天老向她打听自己为什么没回家,连个信也没有,让家里人担心不已,好在我到了老太太家,有了准信,真以为我在车上被人贩子卖了。然后就说借别人手机打的,不能多讲了,等会儿告诉我父母去,让家里打个电话过来,好让他们吃个安心的年饭。

挂上电话,我一直守候着,没回到饭桌旁,情绪莫名地激动起来,好像满肚子委屈就要找到出口了,想一下子倒出心头。电话铃一响,接到手上,话筒立刻传来了父亲的粗声呵问。此时此刻,根本也听不清他具体在骂我什么,我只需要那嗓门,那声音让我冲破时空阻隔,仿佛身处在家里的饭桌旁。我放肆地哭开了,尽情发泄着,直到那头父亲在急切呼唤我:丫头,丫头。

()免费TXT小说下载

阿莲的故事 87(2)

我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向父亲说明了情况,说写回信也来不及,就没写了。父亲最后也哽咽了一声:在外好好的啊,做不下去就回家。

那边肯定也是借人手机打的,长途电话费太贵,父亲很快就挂了电话。我拿着话筒的手久久没有放下,还想等下去,听听母亲的声音,听听弟弟们的声音。因为激动,我竟忘了向亲人问声过年好。

阿莲的故事 88(1)

那年除夕,老太太精神头很足,和我一道看春节晚会,直到新年钟声敲响,我们才休息,老人家上床前给了我一个红包,算是压岁钱,我也没推辞,就好像父母在每年除夕给我们压岁钱一样,觉得是长辈的一片心意和祝福。初一早上,我们就着鸡汤下了大汤圆,汤圆是我昨晚手工做好的,里面包着红糖馅,老太太往其中一个汤圆里面塞了一枚硬币,说明天看咱谁运气好。

老人家一直保留着家乡的传统习惯,春节也不像北京人那样包饺子吃。初一早上吃汤圆,等汤圆煮好后,她没让我动手盛进碗里,而是自己进了厨房,将汤圆盛好,然后我们就着两碟萝卜干和雪里蕻吃起来。老人家胃口不错,不紧不慢地吃着,还不时问着我,丫头吃到钱币没有?

当我发现碗里的那枚硬币时,老人家笑了:丫头今年有好运喽。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老太太故意这样安排的,母亲在家也这样,最终肯定是让小弟发现碗里的钱币。长辈总是将最美好的愿望寄托到晚辈身上。

吃过午饭,我又陪老人家上公园逛灯会,人很多,热闹非凡,老人家觉得太闹心,很不习惯,瞧了会儿就要回去。我感觉她是清静惯了,就搀扶着她朝人少的地方走。老人一路跟我讲起过去在老家过春节的情景,话题又转移到小倒戏上,说过去再穷,村里也要搭台子请戏班子唱戏,一连唱上好几天,比这场面热闹多了。我忽然觉得,人越老,追忆的世界越陈旧,而那陈旧往往是最珍贵纯朴的东西,无论时空跨越多远多久,那张封存的照片依旧光彩。浮华的世界里,总残留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沟壑,在那沟壑深处能追究出岁月变迁的痕迹,无法磨灭的烙印。

在将老人家送回住处时,她有点依依不舍了。眼里滚动着浊泪,说还是平常的日子好过,没这么闹腾,瞧着别人热闹,就觉着自己已快入土了。我陪她又坐了一会儿,拿胖婶的话题逗着乐,老人才从伤感中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