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的结果是,经过前后两次失败的流片后,第三次流片终于完全成功,且极限测试结果表明,遥遥领先于同类处理芯片,中央处理器性能相较于苹果a5足足提高了70%。
方年连续问了陈院士两遍:这么短的时间里能不能确保测试结果完全有效。
陈院士连续回答了两次:能。
然后方年拍板,推掉几场技术交流会,改成前沿白泽神龙1号首秀。
也特地跟杜秘还有孙淦泷进行了简单汇报。
但是……
方年依然不知道,白泽是怎么忽然把神龙1号变得这么牛逼的。
28纳米工艺确实会比45纳米工艺在制程上牛逼许多。
可,之前不是说……
预设性能是比苹果a5提高20%吗?
现在怎么就保守估计性能提高70%了?
怎么就忽然遥遥领先全世界其它所有手机处理芯片了?
“……”
……………
看着大荧幕上播放的demo,方年跟旁边的陆薇语小声哔哔:“时间还是太紧张了,这个demo不太符合我的期待。”
“怎么说?”陆薇语面露不解,“我觉得挺好啊。”
方年简单描述了下自己的想法:“我个人的期待是在一个实验室内,某个工程师直接介绍,而不是旁白列参数。”
“更有代入感是吧?”陆薇语眼睛一转,道。
方年点点头,然后感叹道:“老实说,其实我现在跟大家是一样的好奇,神龙1号到底是怎么这么牛逼的。”
“规划标准要求,包括名字都是你定下来的,你居然还好奇这个?”陆薇语都惊了。
见状,方年一本正经的摊手:“你好像在怀疑我懂芯片设计?”
闻言,陆薇语眼珠子一转,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我的我的,也没事,一会陈院士还会简单讲一讲的。”
“……”
的确,在这段demo播放完毕后没半分钟,陈建业院士再次走到了台上。
院士红光满面,精力很是充沛,望向台下,微笑道:“可能大家还是有一些疑惑,因为现在也没办法单独对芯片进行实际演示;
不过,我会解答大家的一些疑惑,算是简单的技术分享交流。”
稍顿,陈建业面色坦然:“首先,我先说明一个核心问题,前沿白泽实验室是只具备手机soc设计能力的实验室,并不具备芯片研发能力;
我们只是在arm的指令架构授权上,进行了一定的自主设计;
据不完统计,神龙1号的自主知识产权只占10%。”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在介绍参数时,会跟苹果a5芯片进行对比的原因,因为苹果a5同样是采用了arm授权的armv7指令集与cortex-a9架构。”
“具体来说,包括高通、三星、苹果、联发科等公司,在手机处理芯片上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通常,业界认为只有具备独立的微架构研发能力的企业才算具备了芯片研发能力,微架构的研发也是芯片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
最后,陈建业做了个简单总结:“用方年方总的话来说,白泽实验室做的工作只是通用方案整合;顶多……
是在整合方案后,做了一些,嗯……微不足道的自主设计工作。”
陈建业解释完这个观点后,台下响起了善意的笑声。
有人高喊:“方总牛逼,什么都是微不足道!”
“……”
然后陈建业道:“接下来是十分钟回答时间,有劳各位尽可能的提专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