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好是21人的缘故,每7人配备一个辅导员,总共只有一个教官。
尽管要求家长陪同,但大部分事务都得有孩子们自己完成。
顶多是一旁的家长看不过去了出声指点一下。
11点多,安排进行了第一次队列动作。
只是简简单单的站队、整齐报数、坐姿就算完事。
有意思的是,家长跟孩子们的三餐是分开用餐的。
孩子们是统一食堂,两荤一素一汤,说是营养均衡。
家长们则是需要自费。
因为营地按照3比1的规格配备工作人员,包括行政人员等,额外有工作食堂,也就不麻烦。
有大食堂和小灶菜单,选择还挺丰富。
只要是在外面吃饭,方年就很挑剔,所以自然是选择了小灶。
一个人优哉游哉的吃着,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吃口饭还担心孩子们这个那个。
方歆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可是蛮不错的。
午休后,下午的事务就多了起来。
学习军校纪律手册,学会军校生活条令等等。
必不可少的是列队。
半下午的教官安排了个内务整理小比赛:叠被子与叠被子。
从下午开始,要求上就非常严肃,家长们被要求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包括出声之类的干涉。
甚至被要求尽可能的在固定范围内活动,以免干涉训练进展。
大下午搞了个正式开营仪式,宣誓等等流程。
整体来说,第一天没什么意思。
倒是因为被要求在固定范围内活动,方年反而有大把大把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发呆。
这种大家都忙忙碌碌,又是喊口号又是这啊那的,自己能在一旁发呆的状态,方年莫名很喜欢。
晚上还安排了联欢小活动。
让孩子们表演节目。
这个环节允许家长旁观,方年看到了方歆跟城市孩子的最大区别。
向阳那个地方的小学连体育课都基本不上的,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这个教育方式在偏远山村其实是正确的。
但势必会有所牺牲。
比如所有的课余兴趣直接被牺牲掉。
倒不是说城里的学校不抓学习,知名小学对学习也是很严苛的。
但是可以做出更科学的取舍。
加上学生们可以选择课外兴趣班,起点、环境、条件自然完全不同。
就寝前安排了十几分钟的亲子时间。
方歆找到方年,小声问:“哥哥,他们怎么都懂那么多才艺?”
方年摸了摸方歆的头,用棠梨方言小声解释:“农村与城市有很多区别;
他们除了学校学习还有课外学习,就像现在,暑假他们有夏令营,你要是在茅坝就没有。”
“你来这里可以看到跟他们的差距,咱们少说多看多学多做就好了。”
方歆似懂非懂的点头。
最后方歆又问:“什么时候会有打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