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告诉袁绍那些人,要想走可以,也可以带走金银细软,但不能带走士卒、百姓、丫鬟和仆役,更不得逼迫他们跟你们走,要想海外开藩建国,就只能带本家的人走。”杨敛没有兴趣再与曹操瞎聊,直接将曹操给轰走了。
曹操回到邺城之后,将事情的经过对着袁绍一说,让袁绍做出抉择。
“孟德,你打算怎么做?”袁绍问道。
“留下来,投降,进入青州体系。某自忖才华不输与人,即使青州的施政体系不同于大汉,但万变不理其宗,某自信,也可以在青州体系下出人头地。”曹操正色地说道。
“那我呢,孟德有何建议?”袁绍问道。
“本初,某建议你立即走,走的越快越好,趁其他士族门阀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尽可能地多带人马和粮草走。”
“某与你不同,你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号称士族之首,某算是寒门,某观之,那杨敛对士族门阀深恶痛绝,你即使投降恐怕也不会落得好下场。”曹操说道。
“走?往哪里去?”袁绍茫然。
“海外开藩,立即去乐浪郡,然后乘海路沿着徐福东去之路直奔扶桑。”曹操临走之前记下了扶桑的地理位置,遂对着袁绍说道。
“徐福东去海外求取仙丹只是先秦传说啊。”袁绍说道。
“到了乐浪一问渔民便知,或者本初先派人去海边找渔民打探一番,总能找到去扶桑的海路。”曹操说道。
“容某想想。”袁绍优柔寡断的毛病犯了。
杨敛可不管袁绍是不是优柔寡断,在曹操离开后,杨敛直接命令大军按照预定的计划攻打冀州。
正如曹操和袁绍担心的那样,面对这种未知的攻击,守城的士卒并不认得这是火炮,只是以为天公打雷,便下意识地认为黄巾军有天神相威,瞬间士气就崩了。
守城的将领以及城中的士族门阀之流,明知道抵抗不了,便早早地跑了个精光,临走之前却是下令士卒全力抵抗。
士卒们见将领和官员以及士族都跑了,又经历如此打击,直接开城投降。
杨敛直接将这些士卒分散打乱,然后实行开仓放粮、分封田产那一套,让他们去安心地种地,同时,也派官员接手城中的一切。
青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大量的内政人员,虽然这些人没有经验,但他们有一颗热切且公正的心,再加上杨敛适时将城中的精干小吏提拔成官员,有着他们的辅助,能快速地将城中稳定下来。
百姓们沉浸在分田分地的喜悦之中,自然安心从事生产,不会闹事,布衣不乱,城池就乱不起来。
这就是杨敛大军所面临的局势,攻城极其容易,接收和安置比较困难,好在青州针对这一局面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演,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袁绍见黄巾军离邺城越来越近,在从海边渔民口中打探到东渡前往扶桑的海路之后,立即带着本部兵马,带着粮草和金银细软跑了。
袁绍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趁着杨敛没打过来,能带多少人走就带多少人走,这些人以青壮和妇女为主,老弱病残则是直接抛弃了,同时被抛弃的还有逃难来邺城的士族门阀,袁绍让这些人当挡箭牌,趁着杨敛没有对冀州形成包围圈,直接跑去乐浪郡。
当这些士族门阀之流发现袁绍跑了之际,直接疯狂了,杨敛适时派军打来,除了少数逃走之外,其他之人尽皆成了囚徒。
人性就是很奇怪。这些人不恨杨敛,反而恨起了袁绍,认为袁绍应该提早通知他们并一起跑路才对。
杨敛也乐得给袁绍制造点麻烦,将士族门阀中人公审过后,有罪的罚,无罪的直接放了,明言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追上袁绍,跟袁绍一起去海外建藩。
这些人恨极了袁绍,纷纷去追袁绍。
杨敛占据了邺城之后并没有冒进,而是继续消化自己占领的区域,省得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
这种稳扎稳打的大军压境时产生的压力,更令汉室绝望和憋屈,因为他们始终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