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虽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朝中最近显然是开始了一波换血。
曾经仁慈的帝王,经历过离王之乱后,迫切地想要找寻自己在朝中的绝对掌控。
在这种前提下,这些上蹿下跳反对楼绒绒广办书院的,脑门上简直明晃晃地贴着“不识眼色”、“仕途恐危”几个大字。
至少眼下,忤逆帝王绝非明智之举。
若是当真看不惯女子读书,待之后,有得是法子使绊子,何必非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惹帝王不快?
冷楚淳如此态度,令不少原本反对书馆推行的臣子,皆不自觉犹疑起来。
随着原本中立的众臣亦跟在冷楚淳身后,齐齐出声请郢泽践诺,最终这些摇摆不定的官员,亦咬牙默默跟在了后头。
哗啦啦一阵衣袖摩擦的声音过后,整个朝廷之上,只剩下少数顽固的派系,还固执地站在原地。
郢泽居高临下,狭长的凤眸扫过,微微扬起了些许唇角:
“很好。既如此,此事便就这么定了。着吏部挑选使者,以州府为域,各设女子学院,招收学子,聘请儒士,以教学理。”
曾浚当即拱手领命:
“是,微臣定不负圣望。”
不远处冷玉烟亦站了出来:
“微臣斗胆自荐,愿为之一!”
郢泽目光扫过朝中众人,开口道:
“可还有爱卿,与冷爱卿一般,愿往自荐的?”
话音落下,众臣面面相觑,只有朝上少数几个女官站了出来,亦愿前往。
同为女子,她们太清楚女子的不易和官场的关节龌龊。
她们出身名门,且要受朝官轻视排挤,若是由这些人负责女子书院,女子书院恐怕就不会是为了女子读书明理这般纯粹了。
郢泽亦早有预料,但一一准许,着令曾浚记下。
此时陈珉忽而出列拱手对郢泽行礼,低头道:
“陛下着天下兴建女子书院,令天下女子,亦可读书明理,乃千秋之功。然我大庆郡府,自两浙两广、淮南京津……至利州兴洲、夔州广南,足有35府,127州,郡县更是不计其数,便是只于州府设学,所需人才亦数不胜数。”
“便是能从当地州府调度官员,亦免不得从朝中拨调许多官员,届时朝中空虚,恐朝政难为,于国不利。”
那些不赞同女子书院的官员,闻言精神一振,还以为陈珉是要驳斥兴办书院之举,谁料下一刻,陈珉话锋一转,竟然道:
“臣左思右想,终得一计,可解其困。”
郢泽微微挑眉,似是有几分兴致盎然:
“陈爱卿但可直言。”
陈珉抬眸看了他一眼,深深低头行礼道:
“臣请陛下,于今岁新开科举,以进新人,补其缺漏,此困自然迎刃而解。”